第一三五章 科举改革 一-《时空走私1859》
第(3/3)页
“哦?”王韬迅速放下筷子,又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大帅您想怎么改?”
“考试内容可以要加一点,比如体育、音乐这些都要加进去。”李永吉道,“还有考试升级的制度,也要变一下,毕竟我们以后要打开国门,跟外国人多做接触,所以很多事情要跟国际接轨,就是把我们本身的科举升级制,结合学堂升级制,具体而言,我是这样想的,你听一听。”
紧接着,李永吉就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李永吉的计划中,他以后要大力推广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等级。
其中,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基础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要强制入学,上学期间的学杂费由政府负担,上学期间还会免费提供校服,一顿免费早餐跟一顿免费午餐,家长只需要提供住的地方即可,不让适龄儿童上小学者,要交一笔大大的罚金。
小学一共学六年,通过小学毕业合格考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就算是通过了童生试的童生,可以发给小学毕业证,并成为秀才,没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但上过六年小学的,就叫做小学生,或者叫童生,不能叫秀才。
小学之后可以考初中,叫小考,或者叫乡试,考上了初中,就可以进入初中学习,被称呼为初中生或者举人,其中小考第一名者,就叫做解元。
初中学三年后,如果毕业考试合格。就发给你初中文凭,同时可以被称呼为举才,意味着举人成才。如果不合格,就会给你一个肄业的文凭,叫做肄举,你还是举人,甚至也可以叫解元,但不能称呼为举才。
考过了初中毕业考试之后,可以继续参加考高中考试。叫做中考,也叫会试。考上的人被称为为高中生,同时称呼为会生,考试第一名者叫会元。
高中继续学三年,三年毕业后的毕业考试如果合格。就发给高中生毕业文凭,同时可以正式的称呼为会才,意思是会生成才,如果毕业考试不合格,一样叫肄业,只能叫会生。
考过高中毕业考试的高中毕业生如果继续考大学,叫参加做高考,大学有两个分数线,一种是三年大专。一种是四年本科,考上大专的叫贡生,考上本科的叫进士。其中高考前三名者,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大学生毕业之后,大专毕业叫专士,本科生毕业叫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考与博士考,可以获得硕士以及博士的称号。其中博士的头衔最高,属于封顶。
简单说。小学生叫童生,毕业后叫秀才;初中生叫举人,毕业后叫举才;高中生叫会生,毕业后叫会才;大学生中,大专生叫贡生,大本生叫进士,毕业后分别叫专士与学士;学士之上还有硕士与博士。
另外,虽然不同学期有规定的学制,但各级考试也不一定非要学够年数,如果你特别天才,可以跳级考试,比如小学学了三年就能考过小学毕业考试,就可以提前叫秀才,或者你初中学了一年就过了初中毕业考,可以提前叫举才。但基本上,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普通人都必须学够学年才能毕业,要想顺利考上更高一级学校,甚至还得复读才行。
至于考试内容,李永吉决定在小学期间,只教数学、语文、自然、体育、音乐,历史,其中自然是指初级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知识的杂合体,重点是让小学生有个基本认识。
初中期间还是巩固基础知识,以记忆与背诵为主,只不过把自然分化成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再加上一个包含了法律知识以及思想品德、常用礼仪等知识的常识课。这期间,初中毕业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常识这七门,中考的升级考试则去掉常识,只有六门。
到了高中期间,会加重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你的偏向,或者说根据你自己的意愿,给你分文理,文科学习语文、历史、法律、地理,理科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由于高中分文理,所以高考也分文理,自然就有文科进士跟理科进士之说。
到了大学,分类与科目就更多了,但大学主要是深入研究,讲究自我学习,跟前面的学习又有所不同。
可以说,各级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李永吉几乎就是原版照办了后世的教学内容,也准备把后世的教材略为改变后直接拿来用。不过他把英语这个主课去掉了,这一来是因为节省时间,二来么,则是一种雄心的表示。
有了他李永吉还有金手指,未来肯定是中国更强大,必然是中国独霸世界,到时候他也要搞个中文四六级,搞中文托福考试,让全世界都来学中文,所以才不提前学英文,只把英文放进大学,并且当作外语中的一种来学,顶多是个外语的大语种罢了。
“怎么样?我的计划?”说完后,口干舌燥的李永吉喝了口纯净水,这才问向目瞪口呆的王韬,“我的这个新科举制度如何?”
“这个……这还能算是科举么?”王韬干巴巴的问。
“怎么不算?”李永吉笑了笑,“你看,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都有,乡试会试也有,我不过是把学校制度加入进去而已,当然,叫起来是有点复杂,不过以后可以直接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大学生就行了,你不觉得这样更好么?”
“可是……”
“没可是,就这么定了!”李永吉挥了挥手,“有权,任性,我说是这样,那就得是这样,反正以后要当官,必须从这个新科举制度里选,所有人必须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原先的举人秀才我一概不认!”
“这,好吧,既然大帅这么认了,那就这样吧。”王韬点点头,“不过这样一来,需要兴办的学堂就太多了,经费问题,我们能支持么?还有,您说小学要强制入学?还要免学费,还要提供校服以及两顿饭?这,这得多少钱?您算过么?
咱们整个江南地区目前有四千多万人,如果照您说的,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要强制上学,这起码要超过三百万的孩童,三百多万的孩子我们都要养起来,咱们有这个财力么?
另外,不让孩子上小学还得交罚款?那万一家里困难,需要自家孩子帮忙干活,自己却交不上罚款怎么办?”
“小学强制入学方面,必须强制推行,这个不容置疑。”李永吉道,“经费问题不必担心,我已经想好了,就用收来的地税跟奢侈税去支撑教育,相信这应该足够了。只是小学生强制入学而已,这又算得了什么?不强制小学教育,怎么扫盲?”
“您看,土地税是最重要的税收,奢侈税据我所知也很有不少,如果把土地税跟奢侈税这两个重要税收都投入教育,那其他方面怎么办?难道就靠那点印花税或者海关税?”王韬道,“或者这么说,江南地区暂时是可以这么做的,毕竟再怎么说,江南也是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但将来咱们是要一统天下的,我们以后一旦控制的地方多了,还得养军养官,还得兴修水利,还得收粮储粮,还要赈济灾民,总之各方面都要钱,把钱都放在这里,真的行么?是全天下以后都要这样,还是只在江南一地实行?”
“绝对不会只有江南一地!”李永吉坚定的点点头,“只要是我实际控制的地盘,都要照此办理!顶多根据控制的力度,给新掌握的地盘一个缓冲期,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小学教育的强制普及。
教育是百年大业,必须持续的投入,大力的投入才行,不能因为回报慢,就不去干。至于其他方面的资金需要,比如兴修水利,养兵养官之类的,这你不用担心,我自然有别的方法赚钱应付这些情况。
时代变了,你以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就只能靠地税,或者主要靠地税支撑么?如果是这样,那才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因为这样的国家是脆弱的。你看看西方列强,有几个是全靠地税支撑的?无商不富,无工不强,你以为只是说说的?”
“微臣明白了。”王韬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后退几步,然后又深深的一鞠躬,这才抬起头来郑重的道:“大帅既然有如此雄心,微臣只能是肝脑涂地,必定帮助大帅完成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举!”(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