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不好咽-《随时穿越明末》


    第(2/3)页

      这里面提高的产量可就太大了,能够养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农民的要求真的很低很低,只要能让他们吃饱,他们就会本本分分任劳任怨地劳作。

      历史上的宋朝,从始到终都很羸弱,无论和谁打都打不赢。

      但是宋朝其实是封建王朝里面最富有的一个朝代,在宋朝的整个历史中,几乎都没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和她的富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如果这三种农作物真的可以长期食用,那么相信大明会在短短的十年,甚至五年时间内发生惊人的转变。

      五年的时间,相信足以让这三种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相信足以使得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能够衣食无忧。

      民富则国强,当大明在无内忧的时候,区区一个满清又有什么可怕之处?

      楚江秋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耐人寻味地说道:“和城,袁大人,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那边早就有人将地瓜和花生弄到山溪里清洗起来,玉米也都将外皮剥去,单独放在篷布上面。

      现场已经支起了上百口大锅,里面放满水,加了一些盐,开始烧起水来。

      袁继咸惊喜地问道:“江秋,难道这些农作物用水煮了就可以吃?”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直接用水煮了当然可以吃,并且还是难得的美味!不过嘛,要是长期存放的话,还需要晾晒干了才行。”

      “比方说地瓜,就要切成薄片,晒干之后存放。花生直接晒干,玉米需要剥去外皮晒干。”

      “地瓜干弄碎之后就成了地瓜面,可以煮稀饭,可以做成煎饼长期存放,也可以做成窝窝头,吃法有很多。”

      “现在就让你们品尝一下最为简单的一种做法,直接水煮!”

      花生清洗干净之后,直接倒进锅中,地瓜则是要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投放进去。

      要是把地瓜整块投放进去的话,十多斤一块的那种地瓜,只怕一下午的时间都煮不熟。

      玉米则是单独一锅来煮。

      现在不但是太子和袁继咸,那些灾民也无不眼巴巴地看着。

      其实他们比谁都盼着这些农作物能够食用,真要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他们以后再不用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说起来,其实他们在沙发厂的收入比地里的收入还要多。

      但是民以食为天的小农思想始终左右着他们,在潜意识里,他们还是觉得土地和粮食更为重要。

      没多久,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就从锅里传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