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晨谈-《战斗在甲午年》


    第(2/3)页

    如果这条鸭绿江防线,真像何长缨预测的那般不堪一击,前次失了平壤,朝廷就把中堂手下的两员6军大将投进了大牢。

    那么这次丢了鸭绿江防线,该谁来当这个替罪羊呢?

    直隶提督叶志的武毅军,驻守津门以北的4o里的宁河县1o余年,盛期时曾有3o个营头,后来虽然被一再裁剪,可现在依然有1o营的兵力。

    虽然这1o营兵额被叶志吃了不少的空饷,可是这3ooo的练军在聂士成多年的精训下,战力一直是北洋最强。

    盛军总兵卫汝贵统领17营步马练兵驻守津门小站,是中堂最宠信的军方大将,而且因为卫汝贵吃空饷不是很严重,现在盛军的兵力更是北洋第一。

    其下才是宋庆的14营毅军亲庆军,章高元的16营嵩武军,戴宗骞的绥巩军8营,叶志的1o营芦榆防军,吴育仁的仁字军正副6营,刘盛休的11营铭军。

    至于还有一些在战前就被拆的,仅剩两三营的拱卫军之流,那是能没有当替罪羊的资格了。

    朝廷上次之所以逮着叶志和卫汝贵不放,就是因为他们两军,一部军力最强,一部兵力最多。

    而且他们两个都是肥西人。

    更重要的就是,这两只虎军就卧在京师的榻侧,不过是朝暮至的百里距离。

    朝中的那些有些人,岂能不顾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霍光独揽朝中大权,宣帝韬光养晦,逐减其羽翼。”

    在张佩纶的脑海之中,突然冒出来这段话来,让他的脸色猛然变得卡白,心儿寒栗。

    现在环顾整个北洋战区,除了一向被皇上眼中钉的中堂大人,哪里还有比叶志更高的北洋大臣呢?

    “你都想明白了?”

    李鸿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炸出一丝嘲讽的冷笑:“这场战争即使不能避免,但是只要朝廷审时度势,大不了失点朝鲜的脸面,完全可以把战事朝后推个十年八年;然后国内愤图强,死劲练兵——,可是朝廷不愿意啊!”

    李鸿章点起烟袋:“朝廷历来视北洋如肉中刺,这么好的一个削弱北洋的天赐良机,他们岂能放过?打胜了,朝廷有了脸面,北洋当然是损失惨重,小皇帝正好扶持别的派系继续打压北洋;要是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