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文化符号-《文娱救世主》


    第(2/3)页

    一个孤高桀骜、遗世独立的傲骨文化人,英朗外表中透一点浅表的颓废,骨子里却是强大到无以复加。

    这种和当年偶像路线的人设反差,实在太难让粉丝接受了。

    至于片中人的演技,虽然也颇受专业评论人士好评,但观众普通们反而忽视了这些方面。

    中岛美嘉的颓废,堀北真希的朝气,纵然有些标签化,至少和群像戏的层次感配合得相得益彰。

    老戏骨金城武从最初的昂然张扬、到迷惘回顾、最后恬淡成熟,层次感非常分明。

    当然最浑然天成的,明显还是顾诚。倒不是他演技比金成武这种老戏骨好,而是他的角色最天然最本色。

    一切反差,靠着宣传、顾诚本身的名望加持,让这部艺术片并没有和其他文艺导演那样被大众轻忽、不愿费心解读。反而让普罗大众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深入揣摩、体会这部电影。

    这种微妙的社会影响,是其他娱乐圈人士没法得到的待遇,也根本无法复制——可以想象一下,顾诚拍电影,不管文艺成啥样,因为他个人人生的巨大成功,肯定有无数盲信**的粉丝,愿意花时间去解读。

    就跟平行时空“马风爸爸”当上富之后,装个逼画幅画,随便乱画一个“a”形的符号,都有无数人愿意听他解读这幅画,述说其中的“太极故事”。(当然也有喷子喷“成功人士的翔都是有哲理的、鸡汤的”)

    因为强大的公众耐心加持,越来越多刚刚要踏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被感动了。略微受挫有过几年阅历的,更是看得老泪纵横,怀旧,想重生,以及最后现哪怕不重生似乎也可以多一条人生道路。几个层次的品味如同醇酒的回味,绵长悠远地弥散开来。

    “有谁看过《长尾理论》么?我们这个颓废的失业世界,真的跟顾桑说的那样,还有机会么?就像‘先污染、后治理’的世界一样,还有希望么?”

    “原始社会到资本注意社会,剥削的程度从比例上而言,是越来越严重的,可是这不代表人类的最终形态一定比资本注意社会剥削更严重。

    工业的展过程,早期也是污染越来越严重,用命换钱,但不代表未来就一定是更加用命换钱的。书上说的‘马太效应’,我现在第一次开始怀疑了。”

    从东京到大阪,从神户到福冈,数以百万计的颓废草食男,看过电影之后男默基泪,开始泡图书馆,上网查资料,人生中第一次决定认真做一件有点儿真正建设性意义的事情。

    迷妹们停下了援J买包包的脚步,开始找好心大叔们请看电影,并且言明只是谈人生,最多到咖啡馆谈人生,不去酒店。

    “求有阅历的大叔请看电影,最多喝咖啡。不要钱,不去酒店,我想知道诚哥描述的那个时代,当年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些被萧条淘汰掉的人,真的活得不错么?”

    “同求,我是认真的,我还是处女,没有援J过。当然我也不漂亮,求好心的没有歪念的大叔带看电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