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前往宁波时,杨柳才抽芽,农人才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田间翻耕土地。笔趣阁WwΔW. biqUwU.Cc 回来时,运河两岸的水田里,已是禾苗青青,农人多是举家出动,撑着木棍在田间耘田。 耕耘,耕耘,在后世,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耘田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在禾苗插下去转绿一段时间后,这时田间的草也长出来了; 人们要撑着木棍下田,一边除草,一边用双脚戳进淤泥里,沿着禾苗行间一行行地拖过去,让淤泥翻上来,盖住禾苗的根部。 另外一行行的脚印窝出现后,田间的肥水会流入这些脚印窝里去,减少被太阳直射的水面积,从而让田间的肥水蒸量减少,也就能更长久地给禾苗提供水份。 秦牧也是偶尔停船,和正在耘田的老农聊天时,才知道这些的。 或许真是天意吧,明末水旱不断,灾荒连年; 但明亡之后,这两年气候变得很好,风调雨顺; 平常百姓都将这种现象归功于秦牧,认为是他这位仁德君主出现之后,才能带来这样的好年景。 在后世,将风调雨顺归功于某个人,是件很荒谬的事。 但在这个时代,却很平常,天下有灾荒了,百姓都会认为这是皇帝失德了,上天才给人间降下灾荒作为惩戒。 皇帝要避殿减食、广开言路反思己过,祈求上天的原谅。 反之,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年景,百姓也会认为这是皇帝仁德所至。 秦牧暗暗消受了,确实,应该感谢老天爷,小冰河时期结束了。 这年头没什么污染,江南的水清冽照人,柔媚如镜。 船头犁开的水花洁白无瑕。成群的白鹤在田间飞翔,一去二三里,烟囱四五家,亭台六座。八九十枝花。入眼处,好一幅田园诗画。 秦牧与杨慎、金贡南三人在船头置了酒,就着两岸江南美景小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