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萧一怒了,萧大爷我一大清早就被拉起来,难道就是来听你瞎BB的,“董大人,皇上是放在我等为臣的心中的,难道大人一直只是眼中有陛下,那闭眼安歇之时岂不就没有陛下了。” “你……。”董承正不知如何反驳,撇见刘协面色似有不善,心中一凉。陛下说好的要为自己撑腰的,看这架势不单报仇无望,那萧一只怕还要有天大的好处。群臣中与萧一相熟的荀彧等人偷笑,这位国丈竟与逸山斗嘴。当真不知死活。太尉杨彪打眼看着昂立中央的萧一,心中点头,司徒公可含笑九泉了。 “卿当真是妙语连珠,朕听说今日许昌盛景多出自卿之治理。” “不敢,多得同僚群策并力。” “朕若没记错,司徒公在世时卿常随公入宫中理事。可有此事?” “是,逸山顽劣,多得伯父言传身教。时时点拨。” “既如此,卿可先为司徒长史一职。” “谢陛下隆恩。”萧一谢完恩,就准备站回去。杨彪去叫住他,“萧大人,错了,你该站这里。”说着用手指指自己身边的空位。“哦。”萧一没想那么多,既然人家叫,那就去呗。可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那个位置可是司徒站的,自从王允死后就一直空着。而且刘协刚才说了,“先”为司徒长史。有先就有后。先是司徒长史,后只怕就是位列三公,司徒高位。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奏本?” “臣还有本奏。” 又是曹操?这个曹阿瞒今天怎么这么多话?刘协心中疑惑。但还是挥手示意准奏。 “陛下今汉室遭逢大难,朝廷人才凋零。臣为江山社稷计,保举以下诸君,请陛下恩准。”说着双手托出一卷奏折。 有黄门官接过奏折呈给刘协,刘协一看。脸色一沉,曹操奏折上表奏,荀彧为侍中、尚书令 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皆为校尉,典韦等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虽然董承等十三人被请封列侯,但此份名单上多是曹操一党,只怕自己准了此奏从此大权旁落,朝廷归曹操把持。可这准与不准哪里有是自己能做主的?想到此,刘协不禁窝火。“爱卿举荐满朝英才,为何独独不提自己?” “不敢,微臣才疏学浅。有今日之地位完全仰仗于诸位大贤,臣不敢据功。” “爱卿不必自谦,朕看你可当国之柱石。这样吧,朕封你为大将军,武平侯。爱卿莫要推辞。众爱卿如无要事,今日就退朝吧。”刘协根本没有给曹操推辞的余地。起身就走。 后宫中瓷器的破碎声不绝于耳,宫娥内侍都在门外不敢入内。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好像没听到这个声音一样,踏步走了进去。只见刘协正在殿内把手边所有能拿起来的东西纷纷往地上摔,嘴里大骂,欺朕太甚。子需用脚拨开一条路来到刘协身前。“不知陛下所指何人?” 刘协看着子需怒火更甚,“你明知朕说的是谁,又何必多此一问?” “子需倒认为,陛下在殿前所做的确是贤君之举。” “哼!曹阿瞒既想大权在握,又想隐身于后保全名声。当真以为朕年少好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