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IC电话卡-《重生电子帝国》


    第(3/3)页

    而在移动通信领域,李轩早已经把主要目光放在下一代通信标准上,比如tdma和cdma技术。

    前者的中文翻译叫做时分多址技术,2g时代的gprs就是根据tdma技术建立的。在1g模拟时代,每一台移动电话在通话时都需要占用一个频道。而每个国家划给移动通信领域的频段是有限制。比如美国fcc划出的为824-894mhz。因此在有限的频段内,所能分割出来的频道也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系统所能承载的用户总数。

    而实际上人们在进行通话时,语音的间歇时间其实很长。只要语音编码做的合理。完全就可以几个用户共用一个信道。而tdma技术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把一个频道均匀的分给8个甚至16个用户同时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系统所能承载用户的数量。

    至于更先进的cdma技术,它的大规模应用一直等到3g时代才开始真正爆发。高通公司几乎在cdma的专利池外建起了一道巨大的高墙,以至于后世所有的中国手机厂商都被它无情剥削,最后引得国家发改委祭出反垄断大招。

    李轩虽然对具体技术知晓不多。但他给出大致原理,就足够专业技术员们看清研发方向。相信经过五到八年时间左右的积累,等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正式问世时,东方电子手中应该已经有足够多的专利,让其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李轩现在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布局,除了基础通信专利,还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在后世数字手机时代,每一部手机都需要dsp芯片,这也是数字芯片市场规模最大的一个种类之一。

    但是现在,李轩之所以急于收购香港电话公司,是因为东方研究院不久前刚刚研发出一款新玩意——ic卡。ic卡说白了就是里面带有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后世ic卡的应用非常广泛,公交卡、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大学食堂的饭卡,大都是ic卡。后世中国最早的晶圆厂华虹nec建成初期,靠的就是国家的社保卡订单养活。

    其实早在1969年,日本人村国孝提出一种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的方法,并在1980年取得了专利。他把自己的这种卡片命名为id卡,其实id卡就已经有了ic卡的技术雏形,而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原本采用磁卡的银行卡、信用卡,果真如村国孝在几十年前所设想的那样,被更安全的ic卡代替。

    世界上第一张ic卡,早在1976年就被布尔公司(bull)研制出来,但它的具体应用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布尔公司一直在游说法国的邮电总局,希望把它应用于电话卡。

    而东方研究院这次的思路和布尔公司完全一样,同样希望把ic卡应用于电话卡。而香港电话公司拥有全港市内电话的专营权,全香港的基础电话通信设施都有由港话公司投资。另一家香港大东电报局,基本只负责跨国线路的投资,用户资费也大都是通过港话公司结算。

    李轩如果能收购港话公司,由它来向港府申请推广用ic电话卡取代现用的磁卡电话卡,远比法国的bull公司要轻松得多。而ic电话卡一旦在香港取得成功,东方电子公司就可以迅速以此为范例,把它推广到世界的其他市场。(未完待续。)xh118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