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时,朱棣命皇长孙朱瞻基去北京的“行在”,学习处理日常政务,指定尚书夏原吉辅佐朱瞻基。 这是12岁的朱瞻基第一次接触政务。当时南京是京师,北京称行在,虽然同样设有各种官署,但是处于草创阶段,还很混乱。 皇帝把这一堆烂摊子丢给朱瞻基,历练孙儿,想提早启用皇孙的用心可见一斑。 这样,朱瞻基离权利中心又近了一步。他自然是迫不及待的准备马上动身。只因北京城那边紧急来报,今年北京寒潮来袭,道路冰封,建议四月后再行动身。 而六朝古都——南京的三月,春天已经有点意兴阑珊,太阳烤在身上,已经有点暖烘烘的了。 陈维崧有诗曰:“风光三月连樱笋,美人踌躇白日静。小屏空翠飐东风,不见其余见衫影。” 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一时间,宫内轻衫丽影,衣袂飘飘。 到了清明,宫里照例要过秋千节,每个人折一支细细的杨柳枝条插于鬓角。关雎宫后及各宫,都安秋千一架…… 太子妃张翠云,特意从她忙活的农田赶回来,给孙灵微在关雎宫的草坪上过了一天秋千节。 孙灵微众星捧月,坐在秋千架上,被人推得老高,笑声清脆如银铃。 姚清华在草地上,无趣的看着这一切。这时,太子妃偏偏叫,“二红姑娘,过来一起推秋千。” “好呆我也是一个八品掌记,自从你这臭丫头一来,我就彻底成了你的丫鬟。也不知道,我这个陪读要客串到什么时候。小心吧,飞得越高,摔得越惨哦。” 姚清华嘟囔着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推,秋千飞出好远,好高。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姚清华抬头一看,秋千架上的孙灵微身子一个趔趄,眼看就要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 就在这时,只见草坪上一个灵巧如猿猴一样的身影,迅跃起一丈余高,从秋千上稳稳的接住了花容失色的孙灵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