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庙道真言-《都市藏真》


    第(3/3)页

    在清朝,国家对皇陵的仪树和海树严加保护,每年树木回干多少,补栽多少,成活多少,陵寝大臣都要向皇帝奏报。

    如因陵寝工程需要砍伐一些仪树,海树,也要提前向皇帝奏请,砍伐日期由钦天监疡。

    对于私进陵区,砍伐或烧毁树株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对失职的护陵官员,给予降调,革职的处罚,甚至杀头.

    两百多年来,清王朝精心栽培起来的数以百万株的仪树,海树,在1925年左右,被直军,奉军砍伐殆尽,是一望无垠的树海变成了空荡荡的田野。

    建国后,成立了东陵林惩文保所,大敛树,才使东陵重新披上了绿装.

    溥仪对此也相当了解,但一个过气皇帝无法控制这些所谓的大清子民,只得作罢。

    所以,有了这些仪树和海树的保护,就算是驻守东陵的满人官员,都不可能挖开任何一座陵墓。

    在那个年代,匪盗多次勾结满族首领人员,偷偷侵入清东陵。

    到了孙殿英1927年盗墓之前,也不过是东陵地面上的所有珍宝,被盗窃一空。

    清东陵地宫在设计时就考虑盗墓问题,它有着完善的防御能力,普通满族守灵官兵和土匪强盗,绝对没有这个本事挖开地宫。

    只有其中一股强盗的运气很好,他们无意中找到一个入口,随即潜入盗掘了其中一个地宫。

    那是惠妃陵,也就是这伙人盗了惠妃陵,殉葬珠宝被洗劫一空,惠妃尸身弃置棺外。

    所以在孙殿英盗墓之前,清东陵地宫大体保存完整,殉葬的珍宝也大都埋在地下。

    当时将贪婪的目光盯在清东陵的各种力量众多,包括北洋军阀,地方军阀,外国佬,盗墓集团,土匪强盗,满族守灵大臣。

    遗憾的是有实力盗墓的人,比如军阀,老外所谓科考队,都畏惧国际法和全国舆论,不敢公然做这种事情。

    而土匪强盗,普通盗墓集团之流虽然有心想做,但却没这个能力。

    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孙殿英,而孙殿英之所以能够顺利盗掘了东陵里面的两座陵墓,也不是必然的。

    这一点从韩孔雀手中的庙道真言之中,就能够看出端倪,这本书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孙殿英留下的,从庙道这两个字上来看,应该是出自庙道会这个组织。

    [记住网址    三五中文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