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礼无节-《极品小郡王》
第(2/3)页
“嗯。”韩健将信筒里的密信放进袖子里,微微点头道,“狄夷发兵二十万。攻我北关六处边塞,这一战不可免了!”
宁原眉头皱起来,鲜卑人不挑别的时候,单单在此时发兵二十万叩关准备南下,也是要趁着韩健这个新皇立足未稳,朝中上下仍旧离心离德之时打中原一个措手不及。韩健没有多说登上銮驾,宁原则招呼百官列阵随銮驾一行回到皇宫。
等进了皇宫正门,抵达皇宫正殿,百官进内等候,而韩健则先到内殿亲自发出一些军令。等百官还在议论中,韩健才从侧殿进到皇宫大殿之中,大殿也突然安静下来,皆都俯首不敢与韩健正视。
宁原起身行礼道:“陛下登基乃顺应天命,胡邦蛮夷不知仰慕皇恩,发兵来犯,请陛下圣裁,调各路人马前去攘夷!”
韩健还没在龙椅上坐下,宁原便这么着急把北方之事公之于众,他也是想表示他是朝廷的首辅,不但能管文政,还能对军事有所干涉。韩健道:“准宁太师所奏,着地方整肃兵马,调兵北上,与鲜卑蛮夷一战!”
宁原即刻跟身上尚书台的大臣交待一番,意思是回去马上按照韩健的旨意来拟旨。
宁原再道:“还请陛下改元定国!”
韩健仍旧未在龙椅上坐下,一脸肃穆之色道:“朕初登位,外夷来犯,百姓将遭战争之苦,不敢擅违天意。朕决定率兵御驾亲征,待天下安定之后,再行改元定国!”
“这……”宁原吃了一惊,韩健现在才刚继承皇帝位,连国号和年号都还没改,就说要御驾亲征。鲜卑人可是二十万兵马分几路叩关,同时还有西凉旧地的鲜卑兵马,这一战能拖延住,令鲜卑人自行撤去都是不易,要韩健去的话,那就是要血战到底,得胜还好,若是失败,韩健就做了短命的皇帝,到那时要么是东王年幼的世子韩曦登基,那时候就是主少国疑天下大乱。要么就是杨瑞重掌朝政,现在所作一切等同白费。
“陛下还请三思!”宁原第一个行礼劝诫,他身后的大臣也都跟着下拜相劝。
韩健执意道:“朕心意已定,诸位卿家不必再劝。兵马整肃之后,朕将亲自带兵北上,朝廷文政之事。将由宁太师全权负责,若涉军政,则由武幕府处置!”
当韩健将这番话说完,很多人感觉到惊讶和不解。朝廷何时多了个“武幕府”的衙门?朝廷历来是有兵部,在战时会准备军所商定军机,而武安所则是从江都军政体系挪用过来的,自从韩健领兵从江都打到洛阳后,朝廷上下的军事都是出自军所衙门。到现在为止。朝廷的兵部以及各将军府都形同虚设。
韩健续道:“从几日起,军所衙门改制为武幕府,自正将以下,各州府将军、副将、参军总兵皆由武幕府委派,原各州府及各路将领则于武幕府挂职。兵部自即日起不再涉及军政之事,武幕府将直接听命于朕,奏本无须过尚书台审阅!”
韩健的话说完,宁原的脸有些黑。他刚才打破沉默将北方告急之事公之于众,还请韩健安排,其实是趁着新朝开启。把军政上的事总揽到尚书台之下,这样他就可以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韩健马上就给了他回击,不但未将军政大权交给尚书台,反倒将原本尚书台所统辖兵部的一些权限给撤走,如此一来也跟以往一样,朝廷仍旧可以对文政上的事负责,但涉及到军事,一律会交由新成立的武幕府。而这个武幕府的官员不用说也是东王府体系的人,宁原仍旧只能做空头的首辅大臣,而不能做到权倾朝野的宰相。
当下韩健马上就军所的改制问题详细说明。调派了几名原本就隶属于军所衙门的将领到新成立的武幕府,如此一来就算他御驾亲征在外,不在洛阳城内,所有军事仍旧由武幕府来负责而不用经过朝廷和东王府两道关卡。韩健一来是为防备宁原夺权。二来是要防备韩松氏夺权。此时他登基为帝,若他亲身在外,韩松氏为了彻底打压原本魏朝皇室,必定会先掌握军权,而对杨氏宗族进行清洗。韩健要作出提前的防备,才能令韩松氏无下手机会。
韩健所调拨的武幕府的几名负责人。皆都是这两年新晋被提拔上来的年轻将领,有很多还是刚从北方调回来,于之前平定林恪叛乱有功的便将。这些人相对政治素养高一些,对韩松氏及朝廷派系都无瓜葛,原本东王府的一些老臣子,要么与林恪有涉,要么对韩松氏唯命是从,韩健趁着刚平息叛乱还有他登基为帝,没有明面上对江都老臣清洗,却也先将他们调离了要害的部门,免得再出现城中守军与叛逆狼狈为奸之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