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阵前换帅-《极品小郡王》
第(2/3)页
但林小夙在这些人面前还是显得很恭谨,她毕竟是女子,而且是韩健的妃子之一,不能显得太过于高调。现在的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味争强好胜,在身居高位之后她也明白了一些道理,现在她所得的一切都是韩健所赐予的,若是太过僭越而引起韩健反感的话,那她得到的一切也会失去。
韩健则没那么多心,他只是礼节性让林小夙会见了将领,又安排了军中的晚宴。随军将士虽然不能喝酒,但却有肉吃。
城外军营中是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而潼关内部则是一片凄凉。
随着苏廷夏所部和韩崔氏所率的人马绕到关中内部,而关中贮粮大城蒲阪失守,原本粮草兵马充足的潼关,也遇到了粮食危机。
原本西王府为了保持潼关的稳固,会不断从长安甚至是西都方向将粮草运送上来,却遭到了苏廷夏所部的拦截,苏廷夏在战场上也是兵法运用的奇才,他自然知道在自身缺粮的情况下,断敌粮道是多么的重要。之后又因为韩健中军对潼关迟迟不发动猛攻,而西王府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歼灭苏廷夏所部之上,以至于到六月初开始,再无新的粮草运送到潼关。到六月中旬,城中基本已经断粮,原本城中军民都可以享受到西王府粮食的接济,现在军队为了生存,也打起了城中百姓的主意,一些原本已经派发出去的粮食都被强行征收回来,在强征过程中与百姓起了一定冲突,死伤不少人。
最初时候是城外的东王军士兵天天眼巴巴看着城楼上的西王军士兵埋灶生火,如何大吃大喝,现在反过头来情况不一样,每到城外生火造饭的时候,总会派一些人到城楼下去示威。距离恰好在一二里远的地方,看得见摸不着。城头上的士兵却是想啃干粮都没有,加上城里本来就没多少树木。连吃树叶啃树皮的机会都没有。
再加上城中一直对谁是中军主帅之事秘而不宣,中下层的士兵有需求甚至不知该对谁去倾告。一时间城中守军的士气也低到了最低点。
谁都以为这时候韩健也差不多该对潼关发起进攻,因为潼关对于整个关中的驻守意义太大,这里毕竟是关中防线的最关键一层,一旦失守的话将意味着东王军可长驱直入。但韩健却好像沉下心一样要与潼关周旋到底,就是不发动大规模的攻城,小的滋扰近乎是天天有,但每次都没什么大的损失,偶尔甚至派一两个人到城下去挑衅一番。也不派使节到城中去游说劝降,就这么干耗着。
而也在此时,北方的形势也显得有些急迫。
鲜卑人在休整了一整个漫长的冬季之后,已经重新开始集结兵马,有意要趁着魏朝内部正在展开权力争锋之时再度南下。为此林詹所部也不得不将驻防的重点,从北川城挪到了北关,随时应对鲜卑人南下。此时北方请求援兵的急奏也是不断发到韩健这里来,林詹在根据自身情况后向韩健请调五万兵马,这已经是要保持北关稳定最基本的兵马数量。但韩健却没法派兵给林詹,毕竟关中问题尚且没解决。分兵代表着各无所得,还不如专心把关中这一仗打好。
六月二十一,西王府倒是先派了使节到潼关。再出关口到东王军中军大营里来,这些使节献上了西王亲自递交来的奏本,表示会效忠帝王为帝王镇守一方。同时还承诺若是“朝廷”撤兵的话,他也会撤出洛阳,将包括潼关在内的大多数原本属于朝廷的城池和关**还,重新将兵马屯驻在西都。
话说的诚恳,但韩健怎么也不会相信杨平举,现在是兵临城下,又是杨平举被苏廷夏折磨到抓耳挠腮不得安宁之时。才会这么低声下气来跟“朝廷”讲和,一旦他撤兵。那苏廷夏所部将会被聚而歼之,而后还指望西王府撤兵到西都?相信才成了笑话。
韩健也没为难西王府的使节。直接将他们赶出营地,同时韩健也让他们带话给杨平举,要是想彻底让东王府撤兵,那就跟南王杨洛川一样亲自到军营里来负荆请罪,再到洛阳为人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