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开发集成电路电脑-《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第(2/3)页

    “哦,说说看。”

    “之前您一直强调放弃晶体管计算器研究,直接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研究。我们现在发现用集成电路计算器的话会让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计算速度更快,散热方面也是好。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功研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但是我们有信心将会在今年年底完成这一项研究任务。”泽尻如实汇报道。

    其实富士通在被收购之前一直在研究晶体管计算机。毕竟这个年代晶体计算机还是属于主流研究对象。至于集成电路计算机都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不过集成电路这一块技术倒是在这几年都开始有人研究了,但还没有人把它运用在计算机上面来。

    当初南野秀一收购了公司之后就要求他们研究所开始放弃研究晶体管计算机直接跳到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说实话当时泽尻是非常的反对的!

    主要是集成电路目前还没有成熟,不过晶体管在目前来说还算是比较相对于成熟的技术。

    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谁叫南野秀一是董事长。所以他也只能放弃继续研究晶体管计算器展开了零基础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科研工作。

    经过一年多之后他发现集成电路放入计算机里面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非常好,在这方面要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半导体的研究也要加快速度!”南野秀一沉吟道。

    “是,董事长!”

    深知历史发展走向的南野秀一知道,电脑的发展历史一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输入与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个时候的计算机体积可是一个房屋那么大!

    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用磁芯或磁鼓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程序语言也相应的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方面得到应用。这个时候电脑的体积大约是一个衣柜那么大!

    第三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和接插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这个时候的电脑的体积大约就是一张电脑桌大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