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芭芭拉对此也点了点头,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了赞成的态度:“我认为,当时的这个白起没错。记得我在学习的时候,也看到过相关的史料。” 战争本来就是合法的屠杀,只是白起这位名将,因为肆意的屠杀俘虏,可能无法被世人道德观念所接受吧? 不过这里如果想想的话,其实应该也懂得他为什么这么做。要知道不管是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如果说双方的装备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进攻方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是很少敢随意的起进攻。 赵国出兵有四十五万人之多,这在当时绝对很难想像的一个数字。所以如果秦国要出兵的话,想要进攻赵国起码是要过这个数字。根据某些史料的数据,秦国的倾国之力少数是六十万以上! 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两国间,一场百万人的大战!这里可以想一想看,上百万人的大会战,会是怎样的一个惨烈程度?而且要清楚在冷兵器时代,又是在农耕时代,以长平之战持续了过三年的战争,双方已经消耗的民穷财尽。 可以说即便是秦国最后战胜了赵国,其实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因为就在这一战之后,又出现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原本派出十万人的魏**队,结果只有八万人派上了前线,就将能够打败击败四十五万赵军的秦国部队,可以想象当时秦国已经衰弱到了怎么样的地步。 如此虚弱的状态下,秦国又怎么可能养着,过四十万的敌国俘虏呢?所以可以说杀掉这些俘虏,芭芭拉并不认为在战略上是个错误。 当然了,很可惜的是,这个只是在战略上没有错。至少在在此之后,赵国的元气大伤,一直以随后的战争之中一触即溃,间接的促使了秦国一统当时六国的伟业。但是写史书的人,明显的是基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将白起屠杀四十余万俘虏的事情,将其永远的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现在来看的话,克哈之子目前也出现了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是自身刚刚也经历了一场大战,现在又要接纳一大票的联邦投降士兵,哪么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