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飘然而去-《权驭大明》
第(3/3)页
对于这些腰缠万贯的权贵,拥有幽兰既可以一尝美色同时也赚足了面子,他们这种层次的人的人生无非名利二字而已。
当万花堂里热闹非凡的时候,李宏宇和杨怜儿已经乘着一艘画舫泛舟在小秦淮河上,两人围坐在摆在船头甲板上的酒桌前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说起来,小秦淮河对李宏宇和杨怜儿有着特殊的意义,去年如果不是杨怜儿把李宏宇骗到了梅姨的画舫上,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变得像现在这般亲密。
“盛哥,此次花魁大会你一举成名,他日慕名而来的宾客必将犹如过江之鲫。”
谈笑间杨怜儿想起了一件事情,莞尔一笑后娇声向李宏宇说道,这次的花魁大会最出风头的人自然是李宏宇了,凭借着那两新曲李宏宇定会名满天下。
“借用戚少保的一句话,‘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李宏宇闻言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把手头酒杯里的酒水一饮而尽后颇为无奈地说道,好像他并不愿意过于招摇。
李宏宇口中的“戚少保”自然指的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加衔累至“少保”,故而李宏宇称之为“戚少保”。
由此可见,大明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加衔晋升非常之难,以戚继光的南征北战的功绩也过才是“少保”而已,还没有位列“三公”。
同时也能看出李宏宇被封为“太子少师”有多么得幸运,只要他往上进一步那么就将成为大明从一品的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文官的所有实职中,最高的就是正二品的官职,即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以上的官职都是虚职,也就是有名无实的加衔,代表了身份和地位。
纵观有明一朝,两百多年间能活着的时候封为“太师”的官员屈指可数,大多数获得“太师”加衔的官员都是死后进行的追封,是一种对死者生前功绩和品行的认可,属于皇恩浩荡。
“可惜了,戚家军亡在了辽东。”听闻李宏宇提到戚继光,杨怜儿的脸颊上顿时浮现出惋惜的神色,戚继光留下来的部队在萨尔浒之战中几乎伤亡殆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听闻幸存的戚家军将士被收编在了海关司下属的军队里,终有一天会创造出比往昔更加璀璨的辉煌。”
李宏宇知道戚继光因为抗倭在南方威望崇高,于是不动声色地安慰着杨怜儿,萨尔浒大战后残存的戚家军已经被他编进了水师的部队里,待水师壮大成为过西洋诸国的海上舰队时,戚家军的人将随着水师将士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篇章。
“但愿如此吧!”杨怜儿闻言点了点头,柳眉微微蹙着。
很显然,她并不看好海关司的未来,在她的印象里大明官府贪官污吏横行而海关司想必也不会例外,这样的话注定海官司将没有前途可言,只会成为一个鱼肉百姓的衙门。
李宏宇注意到了杨怜儿此时的神色变化,嘴角闪过一丝无奈的笑意,清楚杨怜儿心中对海关司抱有偏见,即便他现在苦口婆心地跟杨怜儿解释想必也无法改变其先入为主的观点,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