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迟来的登基大典-《权驭大明》


    第(3/3)页

    秦月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心中不由得同情起李太后,原本可以风风光光地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即便不住在乾清宫也能住在坤宁宫,谁能想到忽然之间因为东林党人的闯宫而落得一个如此凄凉的下场,沦落到住冷宫的地步。

    归根结底,李太后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根基,故而轻而易举地就因为闯宫之事被打倒。

    郑氏太皇太后再怎么说跟京城的勋贵关系密切,这使得她虽然失势但文官集团不敢轻易冒犯,更别提让其把慈宁宫让出来个李太后了。

    很快,泰昌皇帝二十七天大丧结束,京城市面上的缟素一夜之间被清理干净。

    百姓们纷纷换上了色彩艳丽的服饰,文武百官也都脱下了身上的孝服准备颜色鲜艳的礼服,准备参加迎接朱由校的登基大典。

    十月底,万众期待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场面盛大隆重。

    对于京城的百姓而言,万历四十八年是一个注定终身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内,他们在短短的三个月间就经历了两场皇帝的丧期和新帝登基的典礼,可谓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李宏宇身为泰昌皇帝钦点的托孤辅臣,自然与其他的辅臣一起,立在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这对于臣子来说可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大明绝大多数官员穷其一生中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可李宏宇这个新科状元在三个月之内就经历了两次,既是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重要的资历。

    按照朱由校选定的年号,明年就是天启元年,他也就成为了历史上的天启皇帝。

    与此同时,朱由校下诏把万历皇帝驾崩后的年号改为泰昌元年,毕竟泰昌皇帝是大明正统的天子,虽然只在位一月被民间称为“一月天子”,但他的年号是肯定存在的。

    这样一来的话,万历四十八年这一年就有了两个年号。

    以万历皇帝驾崩七月二十一为界限,七月二十一之前的年号是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之后的年号是泰昌元年。

    这意味着泰昌元年并不是完整的,没有七月二十一之前的日子,而万历四十八年少了七月二十一之后的日子。

    与参加泰昌皇帝的登基大典时的激动和兴奋相比,李宏宇参加朱由校的登基大典时心境已经变得平静,登基大典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参加朱由检的登基大典。

    不仅如此,李宏宇的心情甚至有些沉重,朝堂上的党争势必随着天启朝的来临而变得更加惨烈,这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局,他们将成为党争的间接受害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