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顺应时势-《权驭大明》
第(2/3)页
“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魏忠贤注意到朱由校已经坐在了大殿上的御座上时顿时停下脚步怔在了那里,随后连忙跪下叩。
大明的龙椅只有一个人能坐,那就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校既然已经坐在了御座上,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然是大明的天子,故而魏忠贤自然要叩拜新帝。
魏忠贤这么一跪,跟在他身后的内侍们呼啦啦地也跪了下去,以头触地不敢乱动。
“都起来吧!”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沉声向魏忠贤说道,“大伴,你去传旨,让言官和四品以上京官来文华殿见驾!”
紫禁城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想必京城的官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就会乱套,故而朱由校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定朝局,安抚百官,避免事情闹得满城风雨,毕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奴才遵旨。”魏忠贤向朱由校磕了一个头后起身就向外走,在离开的时候向跪在他身后的内侍们做了一个手势。
内侍们见状立刻明白了过来,连忙站起身躬身向朱由校而去,准备在殿前伺候和护卫。
“对了,拿上朕的玉佩,到城外通知李学士和赵学士,让二人率两千新军火进宫!”当魏忠贤走到大殿门口时,朱由校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取下了腰上佩戴的玉佩,开口沉声嘱咐道。
此时此刻,朱由校最想做的事情是确保自身的安全,原本亲军是保护朱由校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可前有梃击案,今天他又被东林党的人从乾清宫抢走。
因此,亲军现在已经不能让朱由校放心,故而他想到了城外的新军,所以决定调新军前来护驾。
按照规定,新军的调动必须要通过皇帝的圣旨,在大行皇帝丧期时由监国的太子用钧旨调动,万历皇帝时之所以禁止泰昌帝登基之前调兵是当时境况所迫,属于特例。
如今事态紧急朱由校哪里还有心思等着朝臣们拟写圣旨以及用印,故而准备用自己的玉佩去让李宏宇调兵。
李宏宇和赵欣是朱由校身边的近臣,故而自然认得朱由校身上佩戴的玉佩,这个玉佩的来头可不小,是万历皇帝在朱由校生日的时候送的,朱由校十分喜欢一直佩戴着。
有了这个玉佩,李宏宇就可以根据朱由校的口谕去城外新军大营调新军进入紫禁城护驾。
魏忠贤闻言连忙躬身小跑着过去,双手接过朱由校的玉佩后离开了文华殿,前去安排人带着玉佩去城外传朱由校的口谕。
见此情形,杨涟、左光斗、吴亮嗣和丌诗教等人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从朱由校的这个举动上完全可以看出李宏宇和赵欣在其心目中的份量。
吴亮嗣和丌诗教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东林党这次占据了上风,但楚党和齐党还有李宏宇和赵欣这两个后起之秀,不至于被东林党连根拔起。
当魏忠贤派的心腹内侍带着朱由校的玉佩出宫去找李宏宇和赵欣的时候,闻讯赶来的文武官员们闹哄哄地聚集在东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想要进宫护驾,但被门口的亲军死死拦住。
亲军们此时也知道宫里出事了,在没有得到旨意的前提下守城的武官根本不敢放人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