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危急时刻-《权驭大明》


    第(2/3)页

    毕竟李府一战张光手下的京军是以多打少,结果到头来死伤惨重连小小的李府都没有攻下,此事说出去还不够丢人的,张广自然不想提及,他的脸皮还没有厚道找新军讨一个公道。

    新军所展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使得京军和亲军中的年轻武官们推崇之至,不少人都想要告别目前枯燥乏味的生活到新军中去建功立业,毕竟在京畿地区长大的这些年轻的武官们其眼界远比地方卫所的武官要宽广,并不想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

    李宏宇自然要向那些向往新军的年轻武官伸出橄榄枝了,平心而论的话京城的这些年轻武官是大明军队中素质最高的人,正好可以被吸纳进新军。

    不过,此事要等到新帝登基后才能决定下来,这种跨兵种调兵而且还要改变军制的事情唯有皇帝才能拍板。

    翌日,像昨天一样,杨涟和张翰又各自带了一批人跪在了午门前,由于双方昨晚都在京城的官员中进行了一番串联,故而今天到场的人数是昨天的两三倍,并且源源不断地有新人加入到阵营中。

    李宏宇上午与杨涟一样跪在了午门前,不过中午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到到观德殿去给万历皇帝守灵,这是他无法推辞的职责。

    就在李宏宇在观德殿里值守的时候,有亲军的武官跑过来告诉他,午门前跪着的两派官员也不知怎么就打了起来,现场一片混乱,后来直到亲军介入才把混战的官员们分开,不少官员都受了伤,有的人更是被抬下去医治。

    因为这场混战,郑贵妃下达了懿旨,由于新帝登基仪式临近,故而禁止官员们再在午门前跪谏,凡是不听从懿旨者一律丢官罢职,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议罪。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郑贵妃这一手干得还真漂亮,以一场混战结束了杨涟等人的跪谏,并且抛出了了新帝登基这个杀手锏,意味着新帝已经有了人选,太子和福王的储君之争已然结束。

    虽然杨涟等人不情愿,但他们哪里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新军对手,被那些亲军士兵给硬生生架出了皇城,如果搁在后世清朝,像杨涟这些官员早就被砍了脑袋。

    与往常不同的是,虽然万历皇帝二十七日大丧已经临近结束,可是礼部还没有布告示公告天下是由太子还是福王登基,包括礼部尚书何宗彦在内,谁也不愿意遵从郑贵妃的医院宣布福王为储君。

    至于太子朱常洛为何失去储君的地位,这点儿事情自然难不倒舞文弄墨的礼部官员,随随便便就能列出朱常洛“二十大罪状”来,想要废了他储君的位子轻而易举。

    由于礼部迟迟不能就册封郑贵妃为皇后以及福王的登基大典两件大事拿出主意来,因此第二天上午郑贵妃召集了万历皇帝任命的辅臣到坤宁宫议事。

    与此同时,郑贵妃下了懿旨,让锦衣卫北镇抚司把跪在午门前声援太子登基的文官抓进了诏狱,这些文官以杨涟等东林党的官员为,在午门前叩的时候把额头都磕破了,使得现场的亲军士兵纷纷报以同情的目光。

    本来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后杨涟等人肯定要吃些苦头,可因为临近新帝登基同时又是万历皇帝的丧期,再加上杨涟等人并没有触犯什么刑法属于******的范畴,故而狱卒把他们往牢房里一扔就不再理会,免去了皮肉之苦。

    在万历皇帝御命的辅臣中,英国公并没有出现,按照武威侯张广的说法是身体有恙无法进宫,郑贵妃也体贴地没有追究此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