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醉翁之意-《权驭大明》
第(3/3)页
实际上,海关司下设商局和税局的事情还没有对外公布,对外界统称是税官,李宏宇这样做是考虑到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最为被读书人看不起,如果提到商局的话恐怕会使得举子们产生很大的反感和顾虑,故而就故意没有提及此事。
反正到时候李宏宇有的是变通的法子使得那些通过考试的举子们进入商局当差,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先把人招募齐再说。
由于李宏宇去了辽东,故而考试的事情自然是由赵欣负责了,与科举考试有些不同的是,李宏宇对考试进行了变革,只考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第一次在大明实行百分制考核。
而且,虽然考试的内容与四书五经有关,但却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还设有跟税务有关的术数类的题目。
由于每道题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故而这种考核在李宏宇看来最为公平,同时也最为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考试的这六十余名举子中,来自湖广和山西的举子占据了一半,很显然是受到了李宏宇和赵欣的影响。
由于考试的人少,所以考生们在贡院的几个厢房里进行考试,赵欣和寿宁公主的驸马冉兴让作为主考官。
赵欣是大明翰林院的翰林修编,故而由他做主考官并无什么不妥,可冉兴让只是举子出身,而明朝驸马的地位本来就低,这使得参考的举子私下里对此有不少非议,但既然万历皇帝已经下诏那么他们也唯有接受。
为了准备这次考试,赵欣可是耗费了不少精力,既然这是李宏宇交代的事情她自然要把差事办好了。
从应考的举子人数上来看,举子们对于从政的念头还真是强烈,李宏宇和赵欣原本认为能有三十多名举子应考就差不多了,毕竟税官低贱的念头在读书人心中根深蒂固,一时间要想使得他们接受非常不容易。
不过,现实比两人预测得好好得多,竟然有六十余人参考,人数整整多出他们预测一倍,这对两人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六十余名举子将悉数通过考核,然后进行差不多一年的培训,了解商局和税局的运作和相应的知识。
为此,李宏宇已经编好了相关的教材,在他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由赵欣进行教授。
李宏宇并不是无缘无故把培训的时间定为一年,等忙完辽东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到年底了,回京后再待上几个月,差不多也到了离京去筹办海关司的时间,故而一年的培训期正好。
赵欣并不担心海关司人员的考试和培训,她关心的是李宏宇在辽东的处境。
李宏宇留给赵欣的那份信里已经告诉她明军在辽东战败的事情,并且表示此次前去他是领了万历皇帝的圣旨去善后,稳定住辽东的战局,如果不是分身乏术的话赵欣定会请旨去辽东与李宏宇并肩作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