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崇祯有家店》
第(3/3)页
第二天一早,崇祯皇帝起的很晚,看着外面的太阳,知道今天的早朝上不成了。好在现在的大臣都已经习惯了君王不早朝了,万历皇帝可是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主,崇祯皇帝这样自然算不得什么。
其实明朝的皇帝还是很轻松的,各地的奏折先要送入内阁,由内阁大学士写上处理意见,然后才成递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最终的处理办法。如果皇帝觉的内阁办法不好,可是不批红,将奏折送回内阁,由内阁大学士再一次拟定办法。
有的时候皇帝批红都懒得做,就将批红的是交给自己身边的太监,这也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责,声威一时无两的刘瑾、魏忠贤都是得到皇帝信任的秉笔太监,由于皇帝疏懒,也就让这些人有些篡权的机会。
崇祯皇帝翻看了手里的奏折,心里就是一阵腻歪,这是关于王恭厂大爆炸的奏折。
事情过去好几天了,关于王恭厂大爆炸的情况报告才送上来,崇祯皇帝再一次见识了大明官员的办事效率。这次事于京城,如果要是事于别的地方,估计还要更慢。
将奏折扔回到桌子上,崇祯皇帝揉了揉自己胀的额头,每一次看过奏折,崇祯皇帝都会郁闷一会儿。
奏折里面详细的介绍了事的经过,造成的损失等等,甚至还含糊的指明了崇祯皇帝姑息养奸,上天示警,冒头直指魏忠贤。崇祯皇帝都不得不佩服东林党,在内阁被阉党把持的情况下,这种奏折也能送上来。
或许阉党也想试探一下自己的态度吧!崇祯皇帝再一次将奏折拿了起来,翻看到后面的解决办法,微微叹了口气。
生这样的灾祸,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赈灾和灾后重建,只不过这两样事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
奏折里面给出了办法,从顺天府的府库出粮,国库和内库也要那一部分,这还不够,要从周边的府库抽调粮食。
崇祯皇帝心里清楚,说是抽到粮食,估计又是一顿横征暴敛,一部分交上来,一部分入了私人腰包。能不能回后世搞点粮食?崇祯皇帝稍稍想了想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这几天的摸索,崇祯皇帝也现了,自己如果在店铺和皇宫穿梭,不会耗费能量。
如果要将东西来回带,那就要话费能量,这种能量只能靠时间慢慢恢复。自己这一次存了好几天,就是准备过去搞枪的。
现在的能量根本不够弄粮食,勉强去弄,也弄不回来多少,要知道赈灾可是需要大量的粮食的。
将奏折递给一边的王承恩,崇祯皇帝说道:“就按照内阁所言行事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