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过落后,导致了军工厂的建设十分缓慢。 面临着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南京政府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购买军火。这些用金银外汇买回来的外国先进武器虽然大大加快了中国6军的建设步伐,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南京政府在谋求武器装备自给自足上所做的努力。期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欧洲各国更是低价处理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给中国。于是南京政府里面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暂时停止国内军工业的展,既然国产的武器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上都很难让6军满意,还不然多捡些外国人的便宜货回来。 正是由于决策者的鼠目寸光,再加上中**工的先天不足和后期艰难的展环境,使得中国6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南京政府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出现任何实质性的改观!这其实也是最高当局在1932年挺不起腰杆和日本人作战的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准备对日作战,南京政府花了大力气引进了一批“德械”,组建了第一批“德械部队”,统一了制式武器的目标,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但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南京政府最终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愈建设愈依赖外**火的怪圈之中。虽然这场向德国学习的浪潮提高了中国6军的部分装备水平,但依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中**队装备落后的面貌。 直到抗战全面爆,中国6军,还是一支使用着万国牌武器装备的军队! 抗战初期,武器装备水平远不如日军的中国6军在南京政府的指挥下接连动了具有战略性质的战役: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抗日将士的英勇并不能弥补中日两国在军力上的差距,中**队还是丢掉了华东!这两场战役失败的直接后果便是南京政府的精锐官兵与先进武器装备损失惨重! 淞沪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方面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大部分的时候,战场上的火力都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面。 日军的进攻流程其实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先用飞机、舰炮轰炸,然后6军炮兵炮击,接着坦克进攻开路,最后步兵冲锋占领阵地。可就是凭借着这样一套一百年都不变的战术,日军却席卷了中国的经济达地区,几十万的中**队,在华东战场一败涂地! 中国6军在武器装备的严重落后,让淞沪会战变的十分悲壮! 在抗战爆之前军委会为6军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但还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参战部队的需要!而且武器装备的配备不平衡,也使中**队手中这些少量的先进武器也没有挥出应有的作用! 就拿专门对付坦克的战车防御炮来说吧,参加淞沪会战的第36、第87、第88师这三个“德械师”均有配备,应该说完全可以限制日军战车的挥。 可从实际的战场效果来看却并非如此!由于中国空军远比日本空军弱小,再加上6军缺少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普通的机枪对空射击只能达到五百米的高度,步枪则只能打到二百米左右,所以淞沪战场的天空,完全被日机所掌控!失去了制空权,中国炮兵只能在日机的威胁下疲于奔命! 德械师的战防炮兵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几乎无法连续攻击日军的战车,只能打一阵停一阵。有时候甚至刚打几炮就要被日本飞机逼得迅转移阵地。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即使德国造的战防炮再精良,恐怕也挥不出什么作用了...... 被派至淞沪战场的二十辆德制战车的处境则更加悲惨!由于步兵不懂得伴随攻击,与战车协同,让宝贵的战车陷入了日军的重围损失惨重!德制战车参战才几个小时就被击毁五辆,击伤八辆! 由于缺少重型装备,中**队无法对日军实施有力的攻坚作战。于是最高当局只能要求中**队实行“固守阵地,坚忍不退”的战术。 依靠轻武器与少量火炮来抵御日本军队的空地联合的进攻,结果自然只能是中**队付出了更加高昂的代价!再加上南京政府军队平时训练不足,在轻、重武器的运用上,娴熟度和命中率都远逊于日军,这就使得淞沪战场上的局势更加的一边倒。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队就以“牺牲十人换取敌人一个伤亡”的比例损失了三十万精锐部队!不少部队“甚至尚未现敌人,即已死伤惨重,参战三、五日即须后调整补。”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淞沪一役,南京政府战前所积累起来的外国装备尤其是先进装备几乎损失殆尽! 自此之后,中**队的武器装备供应就再没有充足过...... 如果说在淞沪战场,是错误的战术导致了中**队武器装备的巨额损耗。那么在南京,武器装备的巨额损耗则是由于激烈的战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