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登闻鼓-《明血》


    第(3/3)页

    说完对着跪在地上的租户们大喝道:

    “你们都给我起来!抬上张老伯,给我去敲响那京师的登闻鼓。有什么冤屈,直接向皇上说去。只要我侯国兴在,定为你等讨回公道。”

    刚才侯国兴领着五百骑兵直入禁军的形象,如天神一般。吓得士子和禁军都不敢开口。

    现在听说这天神一样的侯国兴要为自己等人伸冤,一时间侯家租户和周边的农户们,都纷纷围在了侯国兴身边,大哭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叫嚷着要去找皇帝老爷告御状。

    而这帮士子们,听到侯国兴要带走这群农民不说,居然还要带着他们去敲响登闻鼓,一时大怒。

    虽说太祖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就设立了登闻鼓,言明任何人不得阻挡鸣冤之人。但大明两百多年以来,这登闻鼓在士子.文臣心目中就是奸臣怂恿皇上设立的产物。专门迫害忠臣所用的。

    为了这登闻鼓,文官们与皇权进行了上百年的斗争,好不容易才让这登闻鼓慢慢成为了摆设,这次居然又要让它响起?何况告的还是自己这群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士子。

    一时间,这群士子感到了深深的侮辱,纷纷围住了侯国兴等人。大骂侯国兴妖言惑众,祸国殃民……

    看着周围围上来的士子们,侯国兴紧紧皱着眉头,只是现在已经冷静下来的他,不会在去干那亲手杀人之事,转身对杨莲开口道:

    “杨大人,国有国法。这样围着这群农户到底为何?还是不敢让他们到皇上哪里叙说冤屈?”

    看着激动的士子和农户们,杨莲心中开始不安起来。自己一生所求的是能够使这大明吏治清明,长治久安。

    眼下汪文言的计谋好不容易,让自己看到了曙光,只要清理了那帮奸臣,到时候大明朝堂众正盈朝,天下何以不兴盛。

    可这侯国兴,现在当众挑拨农户和士子对抗。整件事情士子确实多有过失。如果真的让侯国兴挑起此事,不管结果如何,清流势力必然受损。

    想到此,杨莲对着侯国兴拱拱手,缓和了下语气开口道:

    “侯千户,本官已经将此事了结,你又何苦在生波澜?”

    (备注:登闻鼓: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午门也设立了登闻鼓,凡士农工商或者官吏,有“大冤及机密重情”皆可敲鼓,还安排有值班的御史专门管理,旦有冤民申诉敲鼓,就定要立即受理上报皇帝(即所谓“击即引奏”),若皇帝对此有批示,锦衣卫的军官就会拿着驾帖将当事人护送到司法部门处理,倘有敢拖延阻挡的,“蒙蔽阻遏者罪”,一律重判。

    到宣德年间,一位登闻鼓的值班官吏对皇帝提出:

    好些犯人,自以为有冤情,总是击(登闻)鼓申诉,实在是“烦渎不可宥”。

    真讨厌啊,添乱捣乱,不可原谅!

    宣宗回答他说:

    (祖上)登闻鼓的设立,就是为了让下(民间)情可以上达,怎么能称之为“烦渎”呢?

    仁宣之后,官员们在对抗登闻鼓的对决中逐渐占了上风,景泰年间,如果普通百姓越级上告,无论申告的内容实与不实,真还是假,都要被“发口外充军”,没有了强劲的皇权撑腰,老百姓想直接与最高权力对话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