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阵磨枪-《大宋小郎君》


    第(2/3)页

    让胡不休去做这些事情以后,叶衡便对红裳和陆红袖说道:“这两天时间,常州要举办宴会,只怕知府大人会没有时间来见我。与其时间白白浪费了,不如趁机会多读些书,你们不要打扰我!”

    陆红袖惊讶地看着叶衡问道:“你不会是……临阵磨枪吧?”

    “当然不是……”

    其实叶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些心虚的,他还真是临阵磨枪的。

    虽然这幅身体之前也读过一些书,而且还是死记硬背的那一种,不过要想将那些经义典集里面记载的大道理给运用到考试上,这就需要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叶衡到了这个时代以后,凭借着穿越带过来的知识,和这幅身体之前记忆下的东西,要想写出不错的考卷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叶衡知道,科举考试,可不是你能说会写就行的!

    这里面门道多着呢!

    所以叶衡要抓紧时间恶补,这两天来,他都把自己关在客栈里面,专门研读《论语》、《孟子》以及《诗》、《书》二经,因为从胡不休收集过来的情报来看,北宋初期的科举虽然比唐朝要成熟多了,但是这考试的内容,却还是脱离不了儒家这两本典集释义。

    当然,科举考试除了经义论策之外,也会考诗赋,但是相比于经义论策这一道来,诗赋对你成绩的影响要小得多。

    而且,叶衡对于诗赋方面的考试也不担心,所以他的精力便都放在了经义上面。

    这经义可不好学,而且这东西还是后来明清八股文的祖宗,叶衡一个人学起来也无趣,比如说这《论语》之中,有许多是讲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问答的,而现在许多德高望重的学者在考验后辈的时候,也往往会说出其中的一段对话,然后让被接受考验的人把这段对话补齐,顺便还把意思给解释出来,这个就叫做考校。

    两个人一问一答的考校,自然比叶衡自己随便找题目然后自己回答来得有趣,于是叶衡便找到了红裳,对她说道:“来,你来问我!”

    说着,将几本书交给了红裳,然后红裳迷茫了,摇摇头说道:“少爷,我……我哪里知道该问你什么呀!”

    想想也是,红裳虽然认识字,但那是在叶家以前跟着老夫人的时候学的一些皮毛,后来又经过在叶衡的身边自学了一些,但是对于这些高深又晦涩难懂的经义,她能明白才怪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