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丰收景象-《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
第(3/3)页
老王家人借了东家的打谷槽子,也就是一个上面狭窄,下面宽大的四方形木头槽子。拿了一捆晒得干透了的麦穗,就朝上面口处抽打。那些晒干的麦子粒就哗哗的往下掉,直接掉进木头槽子里。
这样打谷子,比较原始,效率也不高,有些谷粒还会打不下来。但那时候生产力低下,也没有什么机械打谷用具,这样也算不错了。
王老汉、王有功,还有安氏和乐儿大花他们,就轮流拿了一捆干麦穗,在上面抽打,再抽打。
因为晒的比较干,那麦粒也是掉的哗啦哗啦的,不大会儿功夫,就掉满了半个木头槽子。
再把木头槽子,搬开,里面的麦粒露出黄灿灿的一大堆来,再把这些麦粒摊平了,继续放在打谷场上晾晒。
剩下的麦穗,继续在木头槽子上抽打,如此往复,直到把收获的三十多亩地麦子高粱全部脱粒完毕。
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是干不完的,又不是机械生产,就得花费好几天功夫。
老王家用了大概七八天的功夫,才把这些粮食全部脱粒完毕。就收获了好些粮食。
麦子和高粱,像是小山似的堆在打谷场上,堆的老高。
再一看其他人家,也是这么一堆又一堆的,收获了好些粮食。金灿灿的都堆在打谷场上。
农家人啊,最稀罕啥?
不就是一堆又一堆丰收的粮食吗?
就把那些老农笑的,露着缺牙的牙口和满脸的干巴皱纹,对着阳光,一个劲傻呵呵,又很幸福的傻笑着。
乐儿看着这些丰收景象,也挺高兴的。就摸着这两天风吹日晒,都有些晒黑了,红得越发健康的小圆脸蛋,很开心的笑啊笑。
就想,如果这个时代有照相机好了,把这些都真实的记录下来,准能在国际摄影展上,获个大奖!
<><><>
<>
<><>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