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免除分数线-《随遇萝安》
第(2/3)页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在音乐响起一段时间后,透过麦克风传来了凌馨那如其外表可爱般软糯的嗓音。
其实在前奏响起的一段时间陈光就开始不断了搜索自己脑海中的曲库,但还是无法找到一首相似的曲子,直到凌馨开始唱第一句才印证了陈光心中的想法。
是的,女孩的钢琴有着瑕疵,不够熟练、技术欠缺,女孩的声音也并不“适合”唱歌,太过软糯、中气不足。但是早在女孩弹出这一首并没有人听过的曲子的时候她就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原唱难以被超越?陈光觉得着其实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
为什么前面说原唱难以被超越?人的第一印象其实非常重要,只要你第一次听了这“原版”的曲子,以后无论谁翻唱得多完美甚至改良得多好,但总有一种“不如”原作的那个“味道”好,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有了这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后,评判以后的后来者的标准的时候总会无意识地将“原作”作为一个标准来比较。其实陈光觉得音乐根本就没有胜负之分,只有喜不喜欢,你不能说技巧不好就是演奏得差,技术好就是演奏得好,也许那些学院派老古董会纠结这些问题,但是陈光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好的音乐最基本的评论方式就是让人喜欢、让人觉得它好听,而不是什么难度、技巧什么的,那些所谓的技巧不过是为了在多样化的音乐中,更好的将想要表达的乐章表达出来而已,反而去追求这一些技巧的话,根本就是舍本逐末。你不能说技巧不够的音乐就不是好音乐,我觉得他唱的好你却说我不懂音乐,我觉得好听就够了,技巧不技巧什么的根本就是狗屁好不好?你自己看看那些高大上的满满的技巧的“好音乐”到底有多少个人听的懂多少个人喜欢?一个好的音乐能让人喜欢这不是最基本的东西么?
女孩的演奏陈光可以说出N个不足之处,也可以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但是这些都不是评论演奏好坏的标准,环首整个会场观众的表情,相信曲子的好坏答案已在众人心中。
无论是曲子的完成度还是填词都是无可挑剔,难以相信这个小女孩居然能写出这么棒的曲子,陈光当然也想过会是别人写的曲子,但是却在下一秒就否决了这个想法,这么优秀的曲子无论是哪位老师写出来,都不会交给一个孩子在一个小学的文艺晚会上用吧?要知道这种质量的曲子完全可以拿下个什么奖项的,就算是没有什么奖项,光其勾起人回忆的轻快旋律以及朗朗上口完全可以作为一首流行音乐大卖。某位著名侦探曾经说过:“当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无论剩下的是什么,即使再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所以无论陈光觉得多么难以置信,但也不可否认这一首优秀的曲子是出自这一位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之手。
老子一大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去了!
有的人一辈子追求的东西有的人却与生俱来,天才总是一种让人绝望的存在,陈光不禁摇头在心中感叹。
轻快的音乐配上勾起人们回忆的歌词与女孩一身校服的打扮更是相得益彰。看着女孩的身影消失在舞台上,陈光并没有跟着身旁仿佛被深深打动的众人卖力地拍着手掌,而是悄悄地离开了座位,坐在他旁边的十六小校长只是朝他离开的方向笑了一下,转头继续看着接下来的表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