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空中兵器(二)-《明末英雄》


    第(2/3)页

    在进行测试之前张海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是平射或抛射,这种简单的发射单元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从空中或山上向下射击,火箭会不会在发射前滑落?

    不过好在刘洪涛在进行最初的准备的时候好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只能用棉线解决了,为了制作这么多的单个发射筒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二两力大小的棉线可以是费了几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为了在热气球上最大限度的携带弹药量,这一独特的兵种只能选择七八岁体重远远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并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孩子做为主力。这些主要兵种成员做为空中射击的主力,熟练度是谁也难以代替的。

    “冬儿,千兰,从实验任务开始。空中兵器的实验将以你们为主,你们做好准备了么?试验的时候每一次设计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记录。此外,还要像其他叔叔们多学习些测距的知识和本领,你们也应该具备了掌握这些能力的文化基础。”

    “师傅放心吧!”经过上次空中飞行,两个孩子的胆量与决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处勉强达到近二百米相对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顶上,两个孩子钻近了模拟的双人热气球吊篮内由发射孔不断的用独单元的火箭点燃了火箭的尾焰。

    寒冷的风中火箭时不时的拉着烟线飞出发射筒滑向上下那醒目的登城板架起来的庞大标靶。

    火箭是早已在筒内填装好的,本来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发射。但是为了让庞大板靶后面的战士们有时间在火箭打穿板靶的情况下用火药喷枪向山上的发射手提示命中的大致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作战记录,发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基本上原本可以每几秒种就发射一轮的火箭平均几乎要超过半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轮试射。

    为了让两个孩子熟练的掌握从空中的火箭发射要领,发射还分别选在了山坡上的不同高度。

    六种型号的每人六百多支单管火箭的试射足足用了从早上到天色转黑大概五个时辰才算有效完成。

    在山坡下观察火箭射击成果并近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初步的结论才在晚上总结会之前的时候完成了,两个小女孩做为首批空中战士也列席了张海与核心弟子们的讨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