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之后几日,村子里忙着送葬哭灵,打仗总是免不了死人的,哪怕打的是顺风仗,村中也死了六人,伤了十几个。 这样的事,古凡也帮不上什么忙,很识趣的窝在自己的院子里不出门。只等几位村中长者主动上门探问,他才于言语间不断探问想要知晓的消息。 先古凡的奖励下来了,是一些兵器与战马。也就是说从那一天起,古凡就已经是商军中的一员。 同时也带来了朝歌的消息。 说当今天子帝乙有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帝辛是子受少子,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子受。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子受是嫡出,所以立子受为嗣子。 而子受也不负所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 好吧!这确实是商纣! 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姓,名受,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o75年―公元前1o46年。 古凡的历史不算好,却也没有闹出跑到商朝找“商纣王”的糗事。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也就是死后的称号。 如果有人跑商朝找商纣王,保证他找不到。 “看来自己是来到了商纣王还没有继位的时间。这样一来,就需要重新谋划一番了。” 毕竟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o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而死,商朝灭亡。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毛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也就是说商一开始是强的,而强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好处,更少的因果消耗。 顺势永远比逆势容易。毕竟它本身就强,许多的事,以国家之名就干了,又怎么会消耗古凡的因果力。 至于后期商朝的灭亡,按历史玩,减少对战东夷的消耗,又或者一开始便征调西周的军力。 按神话布局,不要让商纣王作死提字就好了。 更何况,以古凡得到的信息,他竟然没有打探到神仙。 当然,什么翻山倒海,一拳破山的人,是不能算的。 古凡所说的“神仙”,不提三清、佛母,起码也得是十二金仙,玉帝天庭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