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那些伊斯帕诺.苏莎12ybrs依然没有去处,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李晓峰可是显得信心满满,他笑着说道:“还记得西科斯基吗?”
雅科夫叹了口气道:“怎么会不记得,不就是那个赔钱货吗?”
为什么雅科夫要将西科斯基称之为赔钱货呢?原因很简单,在二三十年代航空工业大发展时期,北方工业公司唯一投资的航空制造公司就是总部设置在芬兰的西科斯基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这家由西科斯基担任总设计师,并占有10%股份的飞机制造公司在整个二十年代产品伐善可成,除了几架不成功的水上飞机,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产品。每一年都需要北方工业补贴才能继续生存,而且这些补贴金额是相当的大。在李晓峰身边最亲近的小圈子内部,都将西科斯基称之为“赔钱货”,认为他是某仙人这些年最失败的投资。
不过李晓峰却不觉得这笔投资失败,二三十年代是航空大发展时期不假,但那不属于直升机,而西科斯基最擅长的还是旋翼领域,实际上在1930年西科斯基就已经拿出了一款类似历史上r-4的产品。只不过需求不大,并没有大规模生产而已。陆陆续续生产的几十架大部分都属于自产自销,都进入了eo公司服役,实际使用效果还不错。
原本李晓峰准备让西科斯基小步快跑,把历史上的s-51弄出来,到1939年再弄出s-55(h-18),而现在大量的伊斯帕诺.苏莎12ybrs正愁没有去处,干脆步子迈大一点,一步到位跨向s-55吧。
试想一下,如果在二战中就有一款一口气能运送一个步兵班的垂直投送力量(s-55使用八百马力的莱特 r-1-300-3活塞发动机,能搭载十名步兵),不管是用作特种袭击还是营救飞行员那都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要搞定s-55也不是没有难关,动力这块倒是没什么,主要是s-55为了减重,大量的应用了镁合金材料,这个方面对苏联来说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好在李晓峰还有时间,苏联在新材料这一块确实有问题,但是对美国而言,问题不大。暂时从美国采购合金材料用于生产是可以接受的。反正李晓峰现在想做的不过是给伊斯帕诺.苏莎12ybrs发动机找一个去处而已。等到了战争爆发时,伊斯帕诺.苏莎12ybrs绝对已经发展成为vk-105pa(1200马力),那时候就算苏联在镁合金这块没有建树,用重一点的铝合金制造机体也是可以凑合的……(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位面通缉犯、zsuzm、猪潇洒2、瓜地里的地瓜、秒杀土豆和尤文图斯同志!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