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走向幕前-《电影巨匠》


    第(2/3)页

    即使是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明星导演,每当他们站在镁光灯底下时,也可以收获无数关注。但实际上,他们也还是属于幕后人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影展开宣传时,詹姆斯或者史蒂文都不会出演脱口秀节目,更不要说“周六夜现场”那样恶搞的喜剧节目了,他们最多参与一些杂志采访,仅此而已。承担起宣传任务的,始终都是演员。这就是幕前人员和幕后人员的差别了。

    仔细回想一下,就连八卦杂志上关于导演、制片人的新闻,都相对而言少了许多。

    在“上帝之城”和“后天”的宣传期间,兰斯就是“幕后人员”,即使是为了宣传“上帝之城”,也仅仅只参与了“今夜秀”的录制而已。整体而言,“兰斯洛特-施特雷洛”这个名字已经登上了诸多版面,但他却从来没有正式地参与过电影宣传——因为他是导演,他是制片人。

    但这一次却不一样了,“借刀杀人”之中,他接过了演员的职务,伴随而来的,他也必须承担演员的责任,加入到宣传之中。这也意味着,兰斯真正地从幕后走向了幕前。

    这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作为导演或者制片人,更多还是和制片公司、发行公司打交道,生活圈子始终是以好莱坞的圈内人士为主,即使与媒体接触,也十分有限;但作为演员,主要职责就是站在镁光灯之下,接受大家的目光,享受媒体的追捧,与此同时也承受大众的挑剔、忍受媒体的纠缠。

    兰斯对于镁光灯并不陌生,但此时今天上午的情绪还是有些错杂,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一步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真正地把自己放在了聚光灯之下,好的坏的、优点缺点都将被放大无数倍——虽然说导演和制片人也是如此,但他们的生活仅仅只是被放在放大镜下,而演员的生活更像是被放在了显微镜下,无处不在的追捧和关注也伴随着无所不在的压力和恐慌,私人空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压缩,最后到窒息。

    兰斯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就好像他对桃乐丝的回答一样,当他选择接受提议,出演“借刀杀人”,为自己的演员梦想做最后一搏时,他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不仅不能后退,还应该勇往直前,因为镁光灯的追逐才代表着成功,没有人会关注二线、三线演员的生活。但事到临头,心情却有些起伏。

    演员,这是李瑾的梦想,不是兰斯洛特的。兰斯虽然就读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但最后他选择了成为一名制片人、一名导演,甚至是一名编剧,选择站在幕后,用自己的大脑去绘制一个个镜头,展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厚度,赋予电影或娱乐或思考的意义。

    李瑾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仅仅只是怀抱着兴趣爱好而已,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没有强大的人脉背景,在国内的环境之下,注定了只能是碌碌无为,他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表演天赋——还是芸芸众生之中怀抱着一个虚无缥缈演员梦的普通人而已。但是他赢得了机会,他穿越了,他成为了兰斯洛特,所以他抓住了机会,竭尽全力地在百老汇打滚着、磨练着,期待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他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