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如果父亲在天有灵,应该可以心慰了!”吴谨哪里知道,如果不是为了让他点头,司徒嫣才不会认回吴德,可这只是表面的,在司徒嫣的心里,那个吴德,与父亲根本不在一个等号上。 商量过这件事,司徒嫣又与孙大胡子和何家的两个小子商量了一下,毕竟这些人都有亲人往生,而且他们同在一个伍,比另外那些人亲厚些,如果他们都能同意,那别人自当无话可说。 孙大胡子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可听着司徒嫣的解释,甚至连吴谨的爹也要和他们安葬在一处,也就同意了,何家的两个娃儿也觉得这样好,一是可以让父母能早日安葬。二是如果哪天他们也死在战场上,至少父母的香火不会断。 这些日子孙大胡子的腰伤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就主动要求去选石刻碑。他这手艺是祖传的,曾祖以前就是个石匠,虽充了军户,但手艺没丢。司徒嫣也不拦着,只是怕他冻着,就在西厢收拾出一块儿地方,专门给他刻碑用。 第二天。吴谨就带着人去选地,点火化冻土,一直忙了十天。用于合葬的大坑才算挖好,这其间光是破旧的门板,和梁木就没少砍,总算是没用到家里的柴火就把事情办好了。司徒嫣这些日子也没闲着。给吴谨准备了不少的纸钱。甚至还让吴谨抄了一份往生咒,这样下葬时,更能安众人的心,让他们相信亲人已登极乐。 到了入土安葬那天,先都登记好姓名,这才一个个的下葬。只是没有棺木,都是用草席包裹了一下。事急从权,也没有人觉得不妥。毕竟连吴谨的父亲也是这般下的葬。 司徒嫣还记得吴谨把吴德从倒塌的雪堆里扒出来时,吴德睁着一双眼睛。死不瞑目。看得吴谨又哭了一场。 而司徒嫣只是冷冷的在一边看着,对于吴德她可是连点儿同情都没有。而四姨娘和六姨娘的尸身也一并挖了出来一起葬了。 能叫的出名字的,都登记造了册,只是有些不知道姓名的,只得先按家里屋子所在的位置进行登记,留着以便将来进行查证,等人都安葬了,吴谨还念了遍往生咒,并上了香,烧了纸钱和咒文,只是这会儿石碑还没刻好,所以暂时没立。 吴德如果真的在天有灵,看着自己只是草席裹身,会不会为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儿而后悔,这些已经不得而知。总之司徒嫣觉得这吴德死了比活着更有价值,至少帮着吴谨赚取了名声,倒是真心的不再责怪于他。而吴德如果知道自己的女儿觉得他死了比活着还好,会不会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由为可知。 也亏得这些人都是军户出身底子好,而且司徒嫣一日三餐的做着,所以虽然看到枉死的亲人伤心,倒没有一个人病倒。甚至连两个婶子和几个不大的娃子都挺了过来。 其实司徒嫣所料没错,这事儿不只让吴谨得了好名声,还真的安定了人心,甚至安葬亲人后,这些人竟然开始帮着司徒嫣一起张罗起过年的事儿,总算是雨过天晴了。 古人要比现代人更见惯了生死,在这缺衣少药,战乱纷争、强权为政的年代,身边的亲人随时都会离你而去,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军户出身需要上战场打仗的,就算没有这场雪灾,他们的父兄今日可以得活,可明天上了战场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或是被人抬下来的,那样也许比这样死了更让人难受,毕竟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活在这世上就是遭罪。所以他们的悲伤很快就会被抚平,比起司徒嫣这个现代人,以前学的是处处以生命为重的教育理念,倒更令得她羡慕起了这些古人。 而在百里外的边城义庄,这会儿端木玄也带着人在处理尸体,进了腊月,冻饿死的人越来越多,粮草迟迟不来,甚至有些牲畜都被冻死了。而活着的人为了不被冻死,就去扒死人的衣裳来穿,数千的裸尸就这样随处堆放,而且眼下就要过年了,实在是不妥当,如果让赈灾的官吏看到,被弹劾是少不了的,所以他也是没办法,只得亲自带着兵丁跑到义庄来处理。 “墨风,堆柴点火挖坑安葬,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些尸体埋了,决不能留到过年。”端木玄见惯了生死,可那也只是在战场上,这些人都只是些百姓,甚至多是些孩子妇孺,看着让人揪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