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唯三子尚,年少有为,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愿主公立之。” 审配虽然觉得逢纪把袁尚吹得有些夸张,又将袁谭和袁熙贬得太过,但毕竟两人处于统一战线,因而也就点头称是。 郭图见状暗骂逢纪好不要脸,但又担心袁绍当真因此下定决心,连忙劝道: “三子之中,谭为长,今又居外,主公若废长立幼,此乱盟也。 今军威稍挫,敌兵压境,岂可复使父子兄弟自相争乱耶? 主公且理会拒敌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议。” 袁绍一听郭图这么,顿时觉得好像也有道理。 废长立幼本就不妥,否则他直接下令即可,何必这么犹豫不决。 如果放在以前他威望还高的时候倒也罢了,但经过了官渡之败后自己再这么做,只怕当真会让军心大乱,人心不稳。 逢纪见状就急了,再次开口,称袁谭虽是长子,但鲁莽冲动,为人轻佻,不可为嗣。 虽然立袁尚有废长立幼之嫌,但同时也是择贤而立的表现,危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郭图反唇相讥,袁尚不过生得形貌俊伟罢好,真凭本事还不一定是袁谭的对手。 更何况袁谭在青州早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袁熙却一直留在冀州,缺乏独自领兵的经验。 当初袁绍支开袁谭和袁熙,只把袁尚留在冀州,就是因为最喜欢这个儿子。 没想到此刻倒成了郭图用以攻击袁尚的缘由。 逢纪不由语塞。 此时审配眼见情况不妙,随即加入讨论,引经据典、讲明厉害。 辛评见状也是不甘示弱,立刻上场和郭图组队,以二对二,丝毫不落下风。 袁绍原本就耳根子软,缺乏决断,如今在官渡又连连吃亏,此时愈发难以决断。 结果由着四人吵了一整,都没能下定决心。 后来类似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止一次,最终袁绍依旧是踌躇不决。 就在这时,冀州地区又发生了反袁的动乱。 此时的他总算是理解了刘表,自家叛乱比敌人来袭更加扎心。 为稳定军心,袁绍亲自率军前去平乱。 至于立嗣一事也就被放了下来。 “糊涂!” 听完密谍传来的消息,张绣给出了他的评价。 要么就按照老规矩立长子为后嗣,不要瞎折腾,这样等他死后权力就能平稳交接。 如果下定决心立袁尚为后,就趁自己还在的时候把这件事情敲定——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痛苦。 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袁绍都算是后继有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