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年集市-《我叫孫賊,不是賊》
第(2/3)页
走商的貨郎們有時候也能帶來一些南方的產品,在集市上售賣,比如什么雪花膏之類的,以前還是大鍋飯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用米,面,或者糠來換取的。
現在人們手里有些錢了,幾毛錢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個平時看不到的東西,要過年了,人們也舍得花錢了。
這些走南闖北的貨郎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段時間出貨了,價錢略高一些也能賣點貨物,等賣完了這最后一批貨,趕著二十九晚上的綠皮火車,大年初一的時候還能來的及回家過年。
找了一處空閑的地方,孫賊放下背簍,拿出背簍里面的針織品,
把背簍放倒當成了小桌子,用土塊固定好以后,把鞋墊什么的一一擺好,剛把東西擺好,就聽到奶奶對他說,
“乖孫兒,你就在周圍逛逛吧,別走的太遠了,我一個人在這邊賣東西就行了了。”
聽到奶奶的話,孫賊應聲點頭,
雖然孫賊比一般孩子要早熟一點,但是他還是一個孩子,看到集市那么熱鬧,當然想到處轉轉。
“婆,那就你在這里別挪地方了,我在周圍轉轉就回來,用不了多久的。”
奶奶對他擺擺手,示意他去快去玩吧。
孫賊看了看周圍的環境,記住了奶奶擺攤的地方,然后就到處轉悠了起來。
小人在人群里面鉆了幾下就不見身影了。奶奶等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也就默默的守著小攤,瞇著眼睛曬起了太陽,等待買主上門。
集市上,什么東西都有,吃的,玩的,用的,甚至還有賣古董花瓶的。
放在前幾年,你要是倒賣這些東西,投機倒把罪,了解一下。
改革開放以來,貨郎們多了起來。
尤其是操著一口憋足的普通話口音的南方人,每個月都會有會推著自行車背著背簍出現在村口的空地上,帶著一些大隊小賣部里沒有的東西前來售賣。
而在集市上,各地的貨郎都有,本地人的攤位上出現的多是各類農副產品,南方口音的攤位上則是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
貨郎們有時候不光會賣東西,而且也收東西,前一段時間,
村里趙大爺的泡菜壇子就被一個南方貨郎給收走了,說是個古董,賣的還不便宜,賣了好幾塊錢呢,
這幾塊錢對于趙大爺來說,足夠買半年的日用必需品了。
村里人知道后,一部分人覺得趙大爺的壇子可能是好東西,賣便宜了。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在自家家里把壇壇罐罐都翻出來清洗了一遍,等待貨郎下一次的到來。
村里人從來沒有想到這些被稱為古董的物件在到了大城市以后能賣到什么樣的高價,那部分覺得賣便宜了的人,也就想著能再多賣幾塊錢而已。
孫賊對這些攤位上的古董花瓶什么的不感興趣,因為古董這些物件在這個西北這片地頭上,經常會被挖出來。
就孫賊所在的村子,省里的所謂考古隊都來了好幾次,說是后山雷神廟后面的地底下,埋著好幾任的皇帝。
在當初挖開的時候,那時候比較小的孫賊還撿到過大錢呢,青銅古幣啊什么的。不過后來在場的人們撿到的東西都上繳給了國家。
墓里挖出來了很多瓶瓶罐罐,還有什么青銅器。
后來部隊都開了過來,圍起來了好幾個月,估計是挖完了才撤走了。
現在的集市上能讓孫賊感興趣的是書攤上的各類書籍,尤其是鐘愛小人書,里面有各種故事,有些字雖然看不懂,但是圖畫連起來也能看個大概意思。
以及南方人的雜貨攤,里面不光有平時看不到的新奇玩具,而且還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上次見過一個叫八音盒的東西,竟然可以和大隊的收音機一樣發出聲響,只需要上發條就可以了。
這些新奇的東西對于孫賊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雖然買不起,可是在攤位前看著老板給其他人介紹這些東西的時候,總能滿足一下好奇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