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行吧,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妹子的份上,我才不說呢!”許衛國。 “所以我說這既是公事又是私事嘛!”吳蘭笑開了花。 許衛國當即開口道:“沉香是沉香屬和擬沉香屬物種的俗稱。共計30種。四季常綠,主干明顯。幼枝上有絹狀毛。葉片厚而較強,呈橢圓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下面葉脈有時有絹狀毛。花為白色。花被呈鐘形。花裂片呈卵形。果實呈倒卵形,密集覆著灰白色毛。種子呈卵圓形。主要生長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沉香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傳統利用的香料,也是華夏大量使用的重要名貴藥材,在世界上已有上千年的應用歷史。” “沉香名稱的由來也與梵語存在一定關聯,例如曾被命名馬來沉香,其種加詞的來源即是梵語“沉香”。沉香的名稱也與其特點有關,以入水即沉或半沉,褐黑色油脂含量高而得名。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交趾有蜜香樹,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年,其根于枝節,各有別色也。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至于別稱海南香,宋寇宗奭編著的《本草衍義》中載:“沉香,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故名。 ….歷史記載,沉香萌發于先秦,初成于秦漢,成長于六朝,完備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廣行于明清,發揚于當代。可以說見證了83個王朝的更迭。三國東吳時期,萬震著《南國異物志》記載,日南民眾在高山叢林中采收沉香的景況;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著《名醫別錄》中記載:沉香作為藥物被尊為上品;晉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狀》記載:“交趾有蜜香樹,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載:“沉香氣味辛,微溫無毒,有降氣、納腎、溫中、清肝之功效”“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沉香性微溫,味辛、苦,歸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常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心絞痛、積痞、霍亂、男子精冷、惡氣惡瘡等癥狀。” 聽著許衛國的講述,吳蘭不斷點頭,眼睛里面泛著光芒,“哥,你繼續!” 許衛國點點頭,繼續說道:“沉香屬喬木或小喬木;葉互生,具纖細閉鎖的平行脈。花兩性,腋生或頂生,通常組成無梗或具梗的傘形花序,無包片;萼筒鐘狀,宿存,裂片5枚,伸張,花瓣退化成鱗片狀,10枚,基部聯合成環,著生于花萼喉部,密被絨毛;雄芯2倍于萼裂片,與鱗片狀花瓣間生,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背著,藥隔寬;下位花盤不存;子房近無柄,被毛,完全或不完全的2室,柱頭頭狀,花柱極短。蒴果具梗,兩側壓扁,倒卵形,室背開裂;果皮革質或木質,基部為宿存萼筒所包被;種子卵形或橢圓形,基部具1長的尾狀附屬物,種皮堅脆,無胚乳,胚具厚而平凹的子葉。” “擬沉香屬多年生直立灌木或喬木。節間未腫脹。葉對稱,互生、雙列或近對生,存在邊緣靜脈。花序腋生或頂生,通常組成具梗的頭狀花序或傘形花序,具包片,雌雄同體,花呈管狀,雄芯數等于萼片數,約一個輪生雄芯,,花藥直,花藥內向開裂。果實不被花管包圍,成熟時果皮無花管。” “自古民間就有“沉檀龍麝”之說,沉香被譽為“萬香之王”“植物香的鉆石”,被列為眾香之首。在全世界古文明,特別是宗教文明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它作為宗教文化的傳承物,有著較高的地位,是世界五大宗教認同的稀世珍寶。沉香是佛教供佛重要香品之一,以唯一能通三界的香氣著稱。” “不僅如此,沉香具有養生保健、凈化空氣、舒緩疲勞、殺菌抑菌、安神助眠、調節內氣、凝神靜思的功能,其藥用價值珍貴而顯現,可配制160余種中成藥,例如:時疫救急丹、大活絡丹、清眩治癱丸、人參再造丸、沉香化滯丸、舒肝丸、十香丸、沉香養胃丸、八味沉香片等,還有沉香古方、制劑。沉香在疾病領域內的應用涉及消化、呼吸、心腦血管、神經、風濕、腫瘤、胃癌、肺癌、泌尿、膽囊、燒傷、骨科、婦科、兒科、男科等,其次,沉香有較好的保健功用,主要產品有,線香、盤香、香粉、精油等。 ….“另外沉香還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首飾、吊鏈、造型工藝品美不勝收。沉香研究者和愛好者還在積極開發和挖掘沉香新的功能和產品,如沉香酒、沉香茶、香皮紙、香皮布,不久將會進入市場,聞香品茗越來越成為華夏人一種健康高雅的生活時尚,未來以沉香為依托的華夏香文化發展將會方興未艾。” “按色澤與質地、滋味與口感、雜質和乙醇浸出物含量分為5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并根據形態特征、開香門技法和結香部位分有12個所屬名目:奇楠、黃熟、樹心、板頭、包頭、包油、蟲口、殼仔、吊口、牙香、根結、鷓鴣斑。莞香最重要的質量評價是對其加工生產的沉香精油進行評價,質量上乘的沉香精油可鑒別出74種香味物質氣味特性。” “在華夏,沉香以其香氣澹雅、歷久不散、養性保健的特點而受到人們的追捧,并逐漸形成了以香料、香品、香器為核心的出香活動。這個出香過程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實現了從生理感受到心理感受的升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沉香文化。西漢時,出產沉香的區域曾被納入漢朝疆域。特別是隨著佛教的傳入,作為佛教圣物的沉香更是受到了世人的喜愛。 隋唐時期,由于皇室對沉香的大力推崇,沉香文化的內容愈來愈豐富。兩宋時期,焚香成為文人階層讀書、清談、撫琴、品茶時必不可少的雅事。李白曾有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尤其到了南宋,在制香用香上講究心性和意境,這無意中推動了沉香的普及。比如,宋代文人賦詩作畫撫琴之前,都會焚一爐香,香氣可以凈化居室的空氣,能夠安定心神,產生喜悅的情緒。這種“焚香”的藝術和“點茶、插花、掛畫”一起合成四藝。宋代詩人陸游在《雪夜》詩中吟道:“書卷紛紛雜藥囊,擁衾時燭海南香。”這里的海南香就是沉香的別名,詩描述的是一種意境,一種生活方式。另外,熏香用于家居生活可以有效地殺滅房間里的霉菌,起到驅穢辟邪、凈化空氣的效果,這也是皇室貴胃常用熏香來預防疫病的原因之一。 到了明清,使用沉香的風氣更加濃厚,沉香文化已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沉香進入華夏人的生活,最早是以藥材的形式出現,因其本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故歷來是一味極其珍貴的藥材。此外,沉香還可以用來煮水泡茶,或搭配不同配料制成飲品,古人將這類飲品稱為“沉香飲”,有保健治療的功效。現代人則往往用沉香的熏香來減輕因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而引起的精神壓力。 在華夏的傳統文化里,還有好多關于沉香的傳奇。古人常說的“沉檀龍麝”,其中的“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集天地之靈氣,被譽為“植物中的鉆石”,干百年來為世人所鐘愛。至于文學故事中的《沉香太子噼華山》,后改編為各種戲曲劇目,如京劇《寶蓮燈》等,更是家喻戶曉。” “我知道便是這些。” . 佛本是一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