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3/3)页

    方臘手下幾大元帥均不同意,紛紛說道:“圣上,您帶著部隊突圍,我們給您打掩護。”

    方臘聞言,急令道:“情勢危急,不要再爭了。與你們相比,我的目標更大,童貫那個佞賊盯得是我,不是你們,只要你們能安全突圍,便是留得了青山,何愁沒有柴燒?你們要保全力量,繼續戰斗。”

    說完,方臘拖著已經受傷的身體,帶領一小隊人馬,突然殺向官兵,以此吸引官兵注意力,掩護其他人突圍。

    沖至官兵陣中的方臘,揮舞著大刀,接連砍死數十名官兵。

    方臘的刀刃砍得卷了起來,不能再用;于是,方臘便跳下馬,舉起一塊塊石頭,使勁地擲向官兵。

    官兵中,有認得方臘的,大喊一聲:“此賊乃方臘!”

    官兵聞聽到對方是方臘,爭功心切,揮舞著刀槍,圍了上來。方臘身邊的石頭也投擲完了,只能赤手空拳地與官兵對打。朝廷官兵見方臘已是困獸猶斗,紛紛沖上去,搶著砍方臘的頭,好回去邀功。

    可惜方臘沒有陳碩貞的運氣,此時,除了洶涌而上的官兵外,并沒有鳳凰飛至自己身旁,他好騎了鳳凰離去。當時方臘,身陷眾圍,寡不敵眾,被官兵一陣大刀,砍成了肉醬。

    自此,方臘起義被滅,余眾也陸續被征剿。

    關于方臘的死,這是一種說法,似乎不甚有意思。

    另一種說法來自《續資治通鑒》。

    據說,宣和三年四月,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行至清溪溪谷,向一婦人問路,說要進峒去捉拿方臘。地方民眾也恨方臘濫殺無辜,欺男霸女,為非作歹。那婦人便指給了韓世忠進峒的路徑。

    韓世忠帶著手下三十余名兵卒,沖入峒中。

    峒中,方臘正擁抱著一個婦女在取樂。

    方臘見韓世忠殺至眼前,急推開了懷中擁抱著的美婦,跳將起來,和韓世忠格斗。

    那韓世忠也是個有力氣的人。年輕時,韓世忠于大江游泳,一個大蟒蛇要吃他,他愣是用兩手掰住了大蟒蛇的上下唇,終是用計斬殺了大蟒蛇。

    那方臘再猛也猛不過大蟒蛇嘛!

    現在,韓世忠與方臘斗成一團。

    角斗中,韓世忠猛然轉身,待方臘來攻他時,伸出一臂,將方臘死死勒住。方臘被勒的差點噎過氣去,韓世忠遂捆了方臘,押出峒去。

    守候在峒口的是韓世忠的頂頭上司辛興宗。那辛興宗見韓世忠逮了方臘,命部下將方臘接收,把逮了方臘的功勞記在自己頭上。

    這種說法也不甚有意思。

    還有一種是民間的說法。

    說方臘起兵前,其行蹤被他曾經扛活的里正方有常獲悉,方有常遂打算往縣衙里去告發。不期想,方有常要告發方臘起義的消息被方臘知道了,方臘遂殺了方有常一家六口,只有方有常小兒子方庚因外出得免。

    方庚聽說大軍征伐到此,為報家仇,遂帶大軍,突入幫源峒中,擒獲了方臘。

    上述說法都過于簡單,最有意思的是施耐庵老先生在《水滸傳》中的說法。

    因為本書接下來將講述水泊梁山招安后征剿方臘的情況,所以,本書取方臘乃是讓花和尚魯智深擒獲了的說法。

    那魯智深乃宋江手下的步兵頭領,遵照師父智真長老“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在追趕方臘殘軍的時候,追入山林迷了路。

    此時,出現了一個老和尚,帶著魯智深在山里轉來轉去,最后轉至一茅草屋外,安頓著魯智深歇了。

    那老和尚告訴魯智深說:“這屋里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一應食宿,你只管在這里待著,如果這兩天看到樹林中鉆出一壯大漢子來,無需多說,只管打翻了抓住就是。”說畢,老和尚便自己離開了,只丟下魯智深一人在山林中。

    魯智深目送老和尚離去,便進屋休息。

    第二天,魯智深起了床,躺在屋外草地上休息,果然見一壯大漢子從樹林中鉆將出來。魯智深想起老和尚的叮囑,也不搭話,只管提了禪杖,一杖將那漢子打倒在地,捆綁起來,再提溜起那人,仔細一看,被打倒捆綁之人,乃是方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