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仁寿宫成-《逆隋》


    第(2/3)页

    推广粮种、农具、牛耕、改进织机、颁布商税……这一切都是出自太子之手,每一样都令整个国家受益非浅,这一次大旱,更是显出太子的高明之处,若是换了一般的官员救灾,凭区区三十万石粮,丢在京城,恐怕一点浪花都不会起来。

    太子如此优秀,至少自己不用担心大隋江山后继无人,杨坚自嘲的想道,只是心中隐约却有那么一丝不舒服的感觉,似乎自己的一些东西即将失去。

    开皇十四年的九月,关中的旱灾仍然在继续,在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处已成为一个大工地,洛阳旧城城池太过狭小,加上以前皇宫旧址都被杨勇在做东京冢宰时卖给了民间,杨勇自然不能出尔返尔,重新将土地征收,素性学大兴城一样,在洛阳新选一地,重新建城。

    不得不说,历史还是回到原先的轨道,不过提前了十几年而已,新城的地址正是后来杨广营建东都的地址,无论是位置,还是面积,新城远比旧城更适合建成大城。

    洛阳虽然存粮充足,但又要供应建城的工匠,民夫所用,又要源源不断的向大兴城运送,还是有所不足,不过,洛阳的交通比起长安来,无疑要好上许多,虽然现在大运河没有建成,光是依靠黄河运粮,就足已保证两处粮草的开销。

    规化好新城,留下足够的人手继续在洛阳监造,十月份,杨勇不得不从洛阳返回,因为仁寿宫快要竣工了,作为监造这座离宫的太子自然也要履行最后的检验程序。

    虽然已到了十月,大兴城依然是酷热难奈,一下子走了数十万人,大兴城比起以前有一些萧条,不过随着粮价的走低,加上做工的机会多了起来,在太子的严令下,规定了织工的最低工资,织工的收入重新恢复了正常,留下来的百姓并没有象以前一样受到干旱天气太大的影响,脸上多了许多笑容。

    朱雀大街上传来一阵踏踏的脚步声,无数的皇家禁卫军排成整齐的队列走过,中间簇拥着一辆由八匹纯一色的白马拉着的华盖大车,杨坚和独孤氏两人高坐在车上,从朱雀大街缓缓驶过。

    “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朱雀街两边都已经封街,只是两边还是挤满先到的密密麻麻的民众,车辆经过时,无数的欢呼声顿时响起。对于眼前的皇帝,百姓是发自内心的感激,短短十余年间,不但将一直欺压中原的突厥人打得俯首求饶,而且一统三百年分裂的江山,加上发布均田令,宽刑减赋,让百姓过上了从没有的富裕日子,即使是大灾之年也无人饿死。

    这一切前朝自然远不能相比,百姓所求,无非是口中食,身上衣,每逢过年时,能够扯几身新衣,吃上一点平时难得的美食,就心满意足,能给他们带来这些的皇帝当然是好皇帝,前朝结束不过十几年,已经无人再掂记他们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