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谁犯的错那就谁去解决-《我,大明杀神》


    第(2/3)页

    文官都是有团体的,比如三杨他们,如果你和他们的利益不相符,那你就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

    这就导致后晋的那些主要学习公羊学的儒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因为他们和三杨这种人的观点不一样,利益不一样,融入不进去,那就得不到机会,自然就没有经验了。

    这个时候,杨溥这种经验老道的人就最好用了。

    当然了,朱瞻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他的。

    杨溥有三个儿子,前两个都是早早夭折,唯有第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并且在杨溥的的帮助下入朝为官。

    现如今,杨溥的这个儿子杨旦已经死了,和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一起被处死的,不过为了让杨溥好好听话,朱瞻壑留下了杨溥的孙子以及他的四个女儿。

    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当初对大越国的陈季扩时,朱瞻壑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这次的朱瞻壑更无耻一些,因为他可不仅仅只想让杨溥去瓦剌问责。

    朱瞻壑早就知道,瓦剌一定会尽全力和脱欢撇清关系,哪怕脱欢是马哈木的儿子,但在一国的存亡和一个死人之间,该选择哪一个?

    这是个人都能得出结论。

    所以,朱瞻壑才特意让杨溥去瓦剌问责,因为杨溥此行不仅肩负着向瓦剌问责的任务,还有另一个任务需要他去完成。

    他……得死在瓦剌。

    只要朱瞻壑不说,朝廷不说,杨溥就不是与杨荣、杨士奇和李仪、吕震等人合谋袭杀大明宗室的罪犯。

    只要朱瞻壑认可,朝廷也认可,那杨溥就是大明的使臣,倘若大明的使臣死在了瓦剌……

    那就有的说了。

    “走吧。”对于简笑的问题,朱瞻壑没想着回答。

    可信与不可信,其实没什么区别。

    可供杨溥选择的选项并不多,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听从朱瞻壑的话,老老实实的完成朱瞻壑给他的任务。

    那样的话他的孙子或许……嗯,就是或许,或许能够活下去。

    至于另一个选择,那自然是和瓦剌合作了,不过这样一来,朱瞻壑特意留下没动的那些人,也就是杨溥的孙子和四个女儿,自然也得跟着杨溥的决定一起死了。

    至于杨溥投了瓦剌能给大明造成多大的麻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