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君山银针-《穿越之替嫁丫鬟》


    第(2/3)页

    那仙子朝我微微一笑,“听闻韩公子成亲了,婉容还不信,看来是真的。”

    韩墨非把我一拽,“当然是真的,木姑娘,这位是内子张晴,晴儿,这是木婉容姑娘。”

    木婉容朝我福了一福,“幸会。”我忙回了一礼,又瞪了一眼韩墨非,他正用玩味的眼神看着我,被我一瞪,哈哈一笑,“木姑娘,只有一个人吗?”

    “这里如此偏僻,人要找来也不容易。”

    “说得是。”韩墨非点点头,“人难得来,来了也难得走。”

    木婉容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请。”

    三人进屋,屋里虽不华丽,但与外表相比也算得上天壤之别了,外表是木屋,但里面的家具却全是竹子,竹桌子、竹椅子、连书桌上的笔架都是用竹子做的,我看了一圈,里面除了青色就是白色,以前从没觉得这两种颜色能搭配,即使是看时尚杂志也从未见过白色与青色搭配,现下看来,却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眨眨眼,木婉容洗好了茶具,我闻了闻香味,失声道:“君山银针?”

    木婉容的手顿了顿,“韩夫人也知道君山银针?”

    “自然是知道的。”我快脚走到桌边,用力闻了一闻,满意地笑道:“果然是我从小闻到大的味道。”

    “姑娘见过?”

    我的嘴角慢慢溢出笑,轻声吟道:“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东与山北。岩缝石隙露数株,一种香味那易识。”笑了笑,苦涩慢慢积聚,其实我并不什么茶道的爱好者,只是这种茶就产在自己的家乡,以前每年都会去采的茶变成了杯里的观赏物,让人不感叹物是人非都不行。我叹了口气,笑道:“这种茶很漂亮,用开水冲泡,一片片垂直立起,踊跃上窜,稍后垂直下落,反复二三次,最后簇立杯底,宛如群笋出土。我们家里有一种杯叫玻璃杯,是透明的,用那种杯子泡,看得更清楚。只可惜这里没有,不然景致更漂亮。”我吸了吸鼻子,竟是真的有些水汽,韩墨非握了握我的手,温和道:“这种茶叶极难得到,原来产地竟是晴儿的故乡,晴儿是芙国人么?”

    我淡淡一笑,“这种茶一旦泡出,便是悬空竖立,军人称之为‘刀枪林立’,文人赞叹如‘雨后春笋’,而艺者偏说是‘金菊绽放’,同一壶茶,如此多的解释,但我们采茶之时,所讲者唯嫩及用心而已,做茶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也就是39个时辰方可制成。如此复杂,才能成就这一杯小茶。”我抬头看木婉容,“就为这么一杯茶,我们须得无日无夜,且只能在清明前后进行采摘。忙碌时节,真真是一个时辰也耽误不得。”

    木婉容依旧是那样一脸微笑,脸色如故,我承认我有些迁怒,但只是有些,大部分的怒气是真有的,为那回不去的家乡,也为那再也见不着的君山。

    几个月前的我,还在君山里玩耍,深入青草湖里划船,看那君山银鱼慢慢长大,而如今,我却已入了另一个时空,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一切。在我已准备接受的时候,却偏偏让我看到从小熟知的东西,不得不叹世事弄人。还是老子说得对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韩墨非一脸诧异地看着我,又看看木婉容,木婉容朝他点点头,她朝我行了一礼,随即柔声道:“韩夫人若是想家,以后可以回去的。婉容听说芙蓉国里的姑娘个个能诗会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韩墨非也走过来道:“以后想家,我们可以回去的。”我点点头,外面艳阳高照,已然是中午,三人坐下,韩墨非问木婉容,“等了这么久,他还是没出现么?”木婉容摇了摇头,轻声道:“已经整整三个月了,却还是没回来,不会出事了吧。”

    “不会。”韩墨非皱了皱眉,“尚书公子虽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但若是出事了,一定会传,我大哥派到京城的人都没听说发生什么事,奇怪的倒是前些天,听大哥说,吏部传来消息,说是皇上前些天已离开京城了,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皇上出了京城?!”木婉容脸色一变,“不好,怕是有事要发生,你让王爷注意一下最近进出城墨的人,皇上怕是奔这里来了。”

    “何以见得?”

    木婉容站起身,“当日,我与楚南离开京城,皇上也是在的。他曾说了,总有一天让我心甘情愿回去。当时我与楚南只顾高兴,根本没有想过此话中包含的意义,到那一日,说尚书出事了,我才察觉皇上是早有预谋的。楚南当日要独自去我本不同意,后来又想此事由我而起,若我出现,只怕更加不好收场。”她叹了口气,“此时看来,是我想错了。”

    “也不是你想错了。”韩墨非一捶定音,“是谁也没想到,皇上对你如此执著。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