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如此深层的对立原因何在-《大明:从1566开始》


    第(2/3)页

    作所为,虽然还不甚明朗,然而察微知著,亦可见一斑。

    晚生近日也常常深思,朱墨变法,已是事实,且皇上态度暧昧,大有全力支持之意。这就可比秦之卫鞅、唐之李德裕、宋之王安石,世人近来也多持此论。而晚生以为,三者之中,朱墨手段似卫鞅、初心近李德裕、无章无法则如王安石。”

    哦?

    众人顿感好奇,全都端坐侧耳。

    张四维接道:

    “朱墨变法,至今看来,手段不可谓不酷烈,此为其一。且其所持初心,亦以富民强国、忠贞王室为己任,这个,也是正道,故而初心没错,近似唐之李德裕。

    所不正者为何呢?一者,他眼里毫无贵贱之分,从不把缙绅当一回事,任你是何等官爵,百般凌辱,动不动就夺职罢官,甚至槛送京师,杀头者也不乏其人,此正卫鞅之所为也。

    这些都是世人持论,而晚生最在意者,乃是朱墨变法之后果,最大后果为何?其尊大农工、抑制缙绅之法,那就如同卫鞅之十二等爵,乱了自古之封建啊。观其人,确有爱护元元之心、无时无刻不念兹在兹,但又见其全无章法,如同宋之王安石,适足以害民耳。”

    哗!

    众人越发惊奇。

    张四维干咳一声,又道:

    “何以如此呢?诸位,他在江南已经搞了所谓产业化。日前,太岳恩相也曾以账簿见示,吾见江南四省,从事者已有数十万户,作坊数万个,出丝绸三百万匹。闻恩相曾言道,朱墨还要搞瓷器、茶叶、盐业、铁治等,皆如法炮制。吾始担忧,若全面铺开,则天下农夫恐怕半数都要转为工商啊……

    那么,试问各位!天下之田又由何人来种?天下之田若荒,则天下之人吃何处之粮?”

    哗!

    啪啪啪,

    众人不由的抚掌赞叹。

    张居正也颔首道:“子维所言,正是吾所忧者耳。”

    而就在众人赞叹之际,

    归有光却起身,缓步踱入中堂,道:

    “恩相,各位。

    尔辈所虑,不无道理,然而,老夫却不甚同意。何也?子维不知,江南之地,即可为明证。

    粮,亦可以商粜,并非一定要自耕自食。且天下良田与口民之数,实有定理,人多,不一定粮多;人少,亦不一定粮少……比方说倭寇,多达数十万,光靠抢掠,也未必能食饱,吾尝闻戚将军言到,倭寇之粮,乃是购自倭国、朝鲜、琉球、安南之地,可见商通天下,自有其分,大明农夫少,藩属自有补之者,何故?有利可图耳,此乃计倪、陶朱之道也。

    且按子维之推算,亦无非半数农夫转而为工为商,另半数耕地,再补之以商粜,粮亦未必即缺也。”

    归有光乃是江南的大学者,名满天下、门生遍布,常年读书,说起话来,也是之乎者也,众人常常拿来开玩笑,但此时听来,这番之乎者也,却暗含着深刻的道理,于是人人不由地沉思。

    须知,

    如今的大明,已不同于以往,自大元大开商路,各国交往已经十分频繁。虽说近些年倭寇扰乱,可民间商品流通,实在非常庞大。
    第(2/3)页